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成語故事》生活篇——子路負米

《中華成語故事》生活篇——子路負米

古文今釋:

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所以我們要從小學會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來看看古代的子路是怎麼做的吧。

孔子的學生子路,少年時,家中十分貧困。為了供養父母,子路常常到一百里外的山林去砍柴,然後把柴賣了,買了米背回來。左鄰右舍都稱讚子路是個孝順的兒子。後來子路的父母相繼亡故,他便來到魯國的都城——曲阜拜孔子為師。

公元前496年,孔子帶了一批弟子周遊了陳、衛、宋、蔡、齊等國以後,最後到達楚國。楚昭王很欽慕孔子,當孔子一行到達楚國的負函(今河南信陽)時,便派人帶來了豐厚的禮物,並讓當地的郡守沈諸梁送給孔子100多輛車子,1萬鍾粟米,還邀孔子前往楚國國都郢城。子路感嘆地對孔子說:「從前我在家中侍奉雙親的時候,常常吃的是粗劣的飯菜,到百里外去打柴換米。雙親亡故以後,我才來向老師求學。現在跟著老師周遊列國,楚王送的隨從車輛有100多,供給的粟米有1萬鍾。現在我即使再願意吃野菜,願意為雙親背米,也已經不可能了。」

孔子聽了,讚揚他說:「你侍奉雙親,可以稱得上在父母活著的時候盡了最大的孝心;父母亡故後,你又能時時懷念他們,你真可以說是個大孝子了!」

前人之理

有句話叫「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總有老去離開我們的一天,到那時再怎麼思念也是沒有用的,不如當下多孝敬父母,為他們多做些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