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漢臣翹楚以謀略著稱,時人稱他勝過漢之張良、明之劉伯溫

此人是漢臣翹楚以謀略著稱,時人稱他勝過漢之張良、明之劉伯溫

清同治年間著名的學者李元度,將清開國功臣范文程與漢代的張良、唐代的房玄齡、明代的劉伯溫等人相比,認為他有過之而無不及。應該來講,李元度的這個評價還是很公正持中的。

在太祖、太宗兩朝,滿族親貴對范文程都十分敬重,尤其是皇太極時期,更是寵信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幾乎一切國家大政都離不開范文程,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暴崩,滿族貴族內部由此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儲位之爭,在圍繞這場最高權力的鬥爭中,范文程明智地採取了置身事外的態度。

順治元年(1644年),對於入關還是不入關滿洲貴族內部又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多爾袞採取了范文程的建議,提兵入關,鼎定中原。而且進入北京城後,范文程又建議多爾袞為崇禎帝發喪等一系列收買人心的舉措,為入關後局勢的穩定立下了大功。

入關後,功績卓著的范文程聲望日增,而多爾袞的權勢、威望更是扶搖直上。被稱為「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作風專橫,獨攬大權。隨著清朝統治的逐步穩定,多爾袞在倚重范文程的同時,對他也進行了一些限制、懲戒之舉。

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多爾袞曾表示:如今國家一切事物都有相應的機構處理,范文程身體不太好,以後不必過於操勞。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多爾袞認為范文程是濟爾哈朗的黨羽,對他進行排擠。

不過,事實證明,范文程和濟爾哈朗並無太多交集,只不過是例行公務而已。況且,多爾袞也意識到范文程才識過人,處理千頭萬緒的政務,他也離不開范文程這樣精明強幹之人。因此,終多爾袞一生,對范文程始終信賴有加。

不過,經過幾次教訓,范文程也清醒認識到。作為一個漢族官僚,要在滿洲人的皇朝中站穩腳跟絕非易事,除了忠心之外,更重要還是小心謹慎。此後,他在朝中行事如履薄冰,謹小慎微。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多爾袞病死,二個月後,親政的順治帝便首先拿多爾袞的黨羽開刀,接著便曆數多爾袞的罪行,詔告天下。

當然,范文程也被列入了多爾袞黨羽的名單。但是經過順治帝的認真調查,發現范文程對多爾袞雖然俯首貼耳,但那只是懾於他的淫威,不得不如此,他從來沒有主動討好、獻媚多爾袞,而多爾袞也認為范文程不是他的心腹,多有貶抑、防備。范文程在朝中不和任何人結黨,也不依附於任何團伙。因此順治帝寬赦了范文程,沒有將他當作多爾袞的黨羽問斬,只是將其革職留任。

多爾袞雖然擅權,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能力出眾的人,朝中大多數能幹的官員都被他籠絡在賬下。因此,清算多爾袞勢必也會將朝中大多數官員牽連其中,如此一來,順治帝發現,能真正為國辦事的官員已經不多了。

那麼,儘快建立一支供他驅使的官僚隊伍迫在眉睫。范文程才學出眾,對大清又忠心耿耿,言行謹慎,且有從政經驗。有鑒於此,順治帝很快重新起用范文程,不僅讓他官復原職,而且後來還任命他為議政大臣,這是漢族官僚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殊榮。為了報答順治帝的知遇之恩,范文程竭盡忠心,替順治帝謀劃國家大事,順治朝的若干大政方針,他都參與謀劃、實施,只是謹慎依舊。

長期勞累,加上年事已高,范文程感到辦理朝政已是力不從心,難以勝任。他知道,如果因身心問題而出現重大失誤,將會使自己的一世功名毀於一旦。而且,功名利祿並不是范文程的最高追求。於是,他向順治帝提出退休。

經過幾次反覆,順治帝最終批准了他的請求,范文程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正式退出政治舞台,順治帝特授太傅兼太子太師銜。從此,范文程退隱,過著愜意的晚年生活。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范文程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死後,他被賜葬於京郊懷柔紅螺山,謚號「文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感念這位四朝元老,御筆親書「元輔高風」四個大字,賜作范文程祠匾額。

雍正年間,范文程的牌位入祀賢良祠,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范文程的子孫一直受到恩遇,其中也有不少高官厚祿者。要說漢人中官最大、榮譽最高范文程未必第一,但說他是「清代第一軍師」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巡撫離任後該省百姓約定,凡是日後路過他家必到門前行跪拜之禮
大臣觸怒雍正被斬首,首級懸掛於菜市口十年,乾隆上台才將其埋葬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