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朝曾經令英國賠禮道歉,賠償2800白銀,為何英國尊重此朝?

此朝曾經令英國賠禮道歉,賠償2800白銀,為何英國尊重此朝?

原標題:此朝曾經令英國賠禮道歉,賠償2800白銀,為何英國尊重此朝?



作者:月小妝

我們都知道,1840年,英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不僅要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兩白銀,還規定了西方列強在中國擁有一系列的特權。這次戰爭,使西方列強發現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為了擴大自己在中國的權益,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列強在中國肆無忌憚,多次強迫清政府簽訂大量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主權一步步喪盡。


那麼,在此之前,比較少為人知的是,英國也試圖挑釁過大明王朝下的中國,因為他實在太想打開貿易之門了。


中國地產豐富,很多東西都能自給自足,絲綢、瓷器,應有盡有,可英國不同,英國一直是貿易逆差,它所能提供的圍脖、帽子什麼的,中國都不需要。但是英國盯著中國這塊「肥肉」,非要跟中國貿易,於是有了強力傾銷「鴉片」的行為。

然而,在鴉片戰爭前200年,英國其實已經試圖打開大明帝國的門戶,最後竟然戲劇般的道歉和賠款,其中的深意不能不令我們深思。


事情發生在據鴉片戰爭200年前的1636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繼位之後,英國國內印行了許多關於航海、旅行及地理髮現的文章,其中東方中國的富庶,便成了當時歐洲冒險家們東來「尋寶」的動力。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伊麗莎白曾派親信攜她寫給中國萬曆皇帝的信函,前往中國。但卻被控制外商進入中國的葡萄牙人發現,致使此次遣使流產。


後來,經過三次失敗的貿易探索之後,英國人決定不必經過中國皇帝的允許,直接參与對華貿易,1635年(明崇禎八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同果阿(現為印度的一個邦)的葡萄牙總督達成協議,葡萄牙人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門從事貿易。於是英王查理一世依靠有經驗的商人威廉·科爾亭,組建了一個直接赴華貿易的私人「科爾亭商業公司」。英王本人加入了一萬英鎊作為股份,並從東印度公司聘請了一位善於遠航的船長約翰·威德爾為兵船商隊指揮官,在中國有權代表英王行使權力。查理一世在給威德爾的委任狀中提到「國王授予你的不僅僅是許可證或下達命令,而且給了你權力……到中國海岸及日本,在這些地方進行貿易。」1636年4月,威德爾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


威德爾船隊於1637年6月27日,到達澳門以南的十字門外停泊。在此貿易的荷蘭人對英國商船的到來十分不滿,因為這時澳門與果阿、里斯本的貿易航線已被荷蘭艦隊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難,澳門葡人只能維持長崎和馬尼拉的貿易航線,而且同長崎的貿易也因日本頒布鎖國令而被迫停止,這樣就只剩下馬尼拉一處仍然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但貿易額每年仍達白銀100萬兩。


如果英國人也來到澳門做生意,那麼,葡萄牙人對中國貿易的壟斷勢必會被打破,葡萄牙人的利益將會受到很大損失。因此葡萄牙人上躥下跳的表演喜劇,告訴中國官員,英國是前來搗亂的荷蘭人,應該趕出去。因為英國沒辦法靠岸和中國官員交流,於是葡萄牙人說是什麼是什麼。

在葡萄牙人的干擾下,威德爾見英國在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7月底啟碇前往廣州。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虎門炮台守軍見不明艦船停泊,便鳴炮示警。據中國史料記載說,「船入虎門時,遂受守將之炮擊,威德爾立即回炮,血戰數時,炮台失陷」,英國人攻上炮台後,扯下中國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廣州當局派葡人諾雷蒂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同時派出兩名商人帶購貨之用的西班牙銀幣22000里爾,以及2小箱日本銀幣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


但此時,英船卻不顧守軍的一再警告,繼續深入廣州內河,廣東海防當局見警告無效,於是派出3艘戰船沖向英國船隊,並不停地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逃走。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變本加厲。19日,威德爾率屬下在虎門地區縱火燒毀了3艘中國帆船,焚毀一個市鎮,搶奪30頭豬。21日又攻佔並炸毀虎門亞娘鞋炮台,焚毀大帆船一艘。


奇怪的是,由於英國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開貿易通道,而在虎門犯下的滔天罪行,使英國人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再加上明軍加強了防守,英國艦隊只得駛回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調停。


1637年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並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保證完成貿易後即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為何英國態度如此謙卑?而在鴉片戰爭時,好像完全不是這個態度?


這就要從西方人眼裡的明朝和滿清的分別說起。


其實,清朝總稱自己多麼富裕,康熙盛世,乾隆盛世,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可並不是這麼說的。


滿清的康熙乾隆時期,到中國的外國人記載是到處都是驚人的貧困,而就是這驚人的貧困的社會被稱為盛世,而西班牙人記載的驚人富裕的明朝卻已經是處於中晚期,而並非明朝最鼎盛的時期了,兩相對比,應該可以令人深思。

明朝在兩百年都多的時間,一直都是當時全世界最發達最先進的國家,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


只有在明朝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保持國力的強盛不衰,這在中國歷史上史空前絕後的。



明朝建立於1368年,在將近兩百年之後,有西方的傳教士和軍人到達明朝的中國,這時候他們看到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中國呢,在1585年出版的西班牙人門多薩著的《中華大帝國史》中留下了寶貴的記載。從西班牙人門多薩到明朝福建廣東地區的描述來看,當時中國南方人的生活水平如果刨去科技差距,甚至比今天的中國都要高出許多。



很大程度上,明代中國的文明被滿清已經徹底毀滅,我們現在對明朝的認識都已經扭曲變形了,而這個可貴的當時外國人記載的資料,應該能夠還原明代經濟文化的部分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浮沉 的精彩文章:

最聖明的亡國之君,勤政而勵精圖治,卻抵不住這個致命缺點
張之洞送一件寶物給慈禧 慈禧愛不釋手還帶入陵墓

TAG:史海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