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人體內一定是有氣的,一個簡單動作,就可自測是否氣不足!

人體內一定是有氣的,一個簡單動作,就可自測是否氣不足!

很早以前,看過一個養生視頻,說是一位百歲老人,從來不掏耳屎。不掏不是說沒有,沒有反而是不健康。有些耳朵脹滿的人,耳朵就看起來沒有分泌物,實際上不是沒有,是在內耳道里出不來,堵住了耳道,所以耳朵悶脹。

這位老人要排耳屎時怎麼做呢,就用手捏住鼻子,並閉緊嘴巴,然後一用力,耳屎就從耳孔中彈出去了。這個動作能否排耳屎我不知道,但是卻可以檢測自己是否氣不足。正常人,這樣一用力,就能聽見雙耳嘣的一聲響,就像打鼓一樣。如果不是兩隻耳朵都有響聲,那顯然就是氣不足。

耳鼻喉是一家,阡陌交通,兩處閉氣,氣必然從另外一處走。鼻子嘴巴都緊閉後,你一用力,氣就撞擊在耳朵鼓膜上,發出打鼓的聲音,之所以叫鼓膜,就是說它跟鼓皮是類似的結構。有些中醫師,會建議聽力下降,鼓膜內陷的病人,使用這個方法,幫助鼓膜恢復正常。如果是耳道輕微堵塞的人,可能會有作用,但如果堵塞嚴重,或者氣比較弱的人,基本上無效。如果耳膜有穿孔,那就更不能做這個動作了。

肺為腎之母,肺氣與腎氣相關,從耳鼻喉上也能看出來。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鼻子和耳朵有很大的相關性,現代醫學通常將耳鼻喉歸為一個科室。有鼻炎的人,不但容易有咽喉炎,耳朵也會大概率有炎症。有位腎結石老人,做了取石手術後,傷口感染髮炎,去醫院拆開傷口重新處理後,沒過多久得了肺炎。這是腎氣影響了肺氣。

有些年輕的小夥子,感冒之後會吞咽困難,食物到了嘴巴里,就是難以吞下去。食道還是那個食道,怎麼就拖不動食物呢,是什麼發生了變化,實際上就是氣不足。人體內一定是有氣的,腳上的靜脈血,能夠反重力作用,緩慢的向上迴流至心臟,靠的是氣。腸道內升結腸的食物殘渣,能夠反重力向上運輸到橫結腸,這也是氣的作用。

人體內一定是有氣的,一個簡單動作,就可自測是否氣不足!

胃下垂病人,胃無緣無故的為什麼會下垂,這是氣不足。李少波書中的案例,有好幾例胃下垂病人,通過習練真氣,讓胃重新上浮於正常位置。有些病人,做完腹腔手術後,會出現腸道粘連。為什麼會粘連,如果本身氣不足,腹腔打開後,氣外泄了,體內氣不足,不能為腸道的摺疊結構闊開空間,腸道本身是有黏液的,一旦完全沒有空間,就會粘連在一起。

有極少數人,生氣大怒時,頭髮會豎起來,這是怒髮衝冠,毛髮倒豎等成語的由來,大部分人應該沒有見過這種情況。我小時候一位朋友,就出現過這個情況,我記憶猶新。這也是氣的作用。

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會問氣到底是什麼。其實我也不能準確知道是什麼。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實在的感受到,它在體內的流動。我們是學現代科學長大,一說到氣,就自然的想到氣體,是氧氣還是氮氣,自然都不是,這就是現代科學語言,與古代語言的區別。語言文字只是表達記錄的符號,符號不同的時候,我們要跳過符號,去看更本質的東西。

最接近氣的概念,應該是能量。學養生知識,一定要有能量觀念,不然都是白學。細胞生物學認為,人體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上限的,被一種叫做端粒的結構決定。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端粒短到不能再分時,細胞也就不能分裂了。這是不可逆的正常生理過程。有一種酶叫做端粒酶,可以調節端粒的長度。如果技術得當,可以通過端粒酶,來延長端粒的長度,細胞分裂次數就會增加,細胞壽命會延長,人的壽命就會延長。這是從技術層面,增加壽命的一個研究方向。

什麼是酶呢?體內的一切能量都與酶相關。人之所以會衰老,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原因。從酶的角度來說,酶缺乏是人衰老的重要原因。沒有酶,就不能生產能量,缺少酶,能量生產就會減少。細胞分裂這個過程,同樣是需要能量的,沒有能量,細胞怎麼可能一分為二。從宏觀上看,養生,其實就是養能量。能量沒有了,人就會死亡。從微觀上看,養生,就是養細胞。細胞不能分裂複製了,人的生理壽命也就到了。這兩種理論,一種是東方的理論,一種是西方的。

宏觀上比較容易理解,但也因此不容易被重視。人天然的以為,複雜的,高深的,才可能更接近本質,這當然也沒有錯,只有一層層的抽絲剝繭,才能見到事物的內核。但對於非專業科研人員來說,普通人想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從宏觀方面入手,出錯的概率才會最小。

人的生命能量是有限的,用得越多越快,就越容易生病、衰老和死亡,所以要減少能量的額外消耗。死人沒有體溫,也就是沒有能量,但死人的身體結構,與活人的身體結構沒有任何區別,區別只在於一個有能量一個沒有。

人的能量越用越少,這是毫無疑問的。我記得,我的小孩幾個月大的時候,她一哭鬧起來,我準備去抱她,還沒有抱到手,離我尚有一二十公分距離的時候,我就覺得熱得不行,後背都汗濕了,當時沒有多想。如今她好幾歲了,同樣的情況再出現,我卻再也沒有感覺到她的這股能量了。

用能量的概念,來解釋陽虛和陰虛,也比較好理解。在表為陽,在里為陰。陽虛就是能量不足,人多半處於亞健康態。陰虛就是儲備能量不足,是儲備能量被透支了,是陽虛持續時間過長,身體的正常能量不足,但身體仍然在被過度使用,不得已不透支儲備能量,短期內人看起來精神不錯,甚至可能處於亢奮態,也就是所謂的陰虛火旺。如果這個時間持續過長,必然會生病,還極有可能是大病。

《道德經》里有一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千萬不要忘記,陰虛後面還有一個陰實,陰實就是腫瘤。《我是演說家》節目里,有一個26歲的江蘇女孩,長得美麗也很有才氣,她講了一期《滾蛋吧腫瘤君》的演講,震撼人心。在患腫瘤之前,她曾經整夜整夜的工作,精力旺盛不知疲倦,人也沒有什麼不適,是典型的陰虛火旺,沒想到一次檢查,就是卵巢腫瘤。與此類似,李開復先生曾經也是整夜整夜的工作。

氣還有很多其他的理論,古代醫家,甚至還將氣作了詳細的分類,比如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元氣是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宗氣是胸中之氣,是水谷營養與氧氣結合之氣。營氣,推動血脈運營的氣,衛氣,是血脈外面起保衛作用的氣。聽著不太好懂,實際上可以簡單理解為,能量在不同結構和位置,起不同作用的不同表現形式。

一般人,沒有必要懂得這麼多,只需要知道養生,就應該養氣,養能量。除了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大量消耗能量外,慢性炎症,也最耗氣。這是因為身體要修復炎症,就需要能量。鼻炎的人,嗅覺功能下降,胃炎的人,消化功能下降,這些都是能量不足。比較流行的禪定、觀想、冥想、打坐,名稱不一,實質都一樣,都是養氣的好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病痛身外去,健康心中留,似有意似無意的健康長壽運動,奇特!
藏在身邊的「天然濕疹葯」,每天吃幾口,皮膚一天比一天好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