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一部是枝裕和電影都是一篇未央歌

每一部是枝裕和電影都是一篇未央歌

第一次在大熒幕上看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不知為何,有一絲的不適感,或許是因為他電影中那種很強的家庭羈絆,讓人有私密感,在這樣一個更大的空間里,有一點思緒上的無所適從。但無論如何,是需要貢獻一次票房啦,要不怎麼對得起拍出這麼多部好片子的導演?

對《小偷家族》,有很多想說的。喜歡是枝裕和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為電影中傳遞出來的溫情,更多的是他的態度,對所有人物行為和觀點不予批判和審視,只是儘可能將其整體呈現出來,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如他在很多地方提到的這段話:電影的存在並非為了審判個人,導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設計一個壞人,故事(世界)也許就變得黑白分明,但我認為不這樣做,反而會讓觀眾將這個問題帶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覆思索。

這一點體現最明顯的恐怕是《無人知曉》,一個母親拋棄四個孩子的故事,取材於真實事件,當時的社會新聞中對此一邊倒的批判,對母親的不負責任、對社會制度的缺失、對大都市中鄰里人情的冷漠。而是枝裕和想到的是,四個孩子中的長子對待弟弟妹妹的方式非常負責任,那是不是得益於母親的言傳身教,或許母親並不是一個那麼糟糕的人,他們之間也有許多溫暖的小事?他有點像是一個平衡者,不會趨從主流的批判,也不會一味渲染自己猜測到的可能的溫情,而是儘力去還原一個相對客觀和豐富的世界,撥開各種價值判斷,去關注人或者角色本身。對此,他在《我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中也曾經提到:這部電影想要描寫的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也不是大人該如何對待小孩,更不是應該如何修改小孩相關法律的批判、教訓與建言。真的只是想描繪出那些小孩的日常生活。然後站在旁邊凝視著他們、傾聽他們的聲音。如此一來他們說的話就不會是自言自語,而是對話。他們的眼睛將重新檢視我們。

在《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中,也有類似感受。偷竊、將客人留在衣物中的東西據為己有、將有父有母的小孩「救」走、離家出走做應召女郎等等,他把這些放在這裡,跟你說,看,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是這樣過活的。

具體就角色而言,一個家庭,幾個人物,父親、母親和小男孩的角色相對更重些。有些多人物電影中,每個人物會有條自己的支線,從而會顯得整個劇情很散亂,但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不會,似乎有個核心的紐結,任何人都羈絆於此,個人單獨的故事都是在這個家庭里的延展。

樹木希林,確是老了,塑造了那麼多經典母親形象,終抵擋不住歲月。一個家庭中似乎老人是必不可少的一寶,以自己多年積累的智慧和經驗給家人溫暖和你未曾開口的需要。柴田治,在努力的充當一個父親,卻並不能履行更多的本歸屬於父親的責任,也只好接受從今以後只是叔叔的結局;信太的故意被抓打破了看似平衡的生活,將問題一個個拋出,家庭這個機器對於他們來說終於停止了運轉。

最後的鏡頭中,小女孩趴在欄杆上向外面望著,畫面戛然而止,我想很多人都在猜測究竟會發生什麼,這也是是枝裕和電影的魅力之一,一切都非常真實,就像這些人就生活在你旁邊,似乎這並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另一個真實世界。

最後,再引用是枝裕和的一段話:「導演並不是單純指導演技,十個導演就有十種導演方式,它就是這麼曖昧的東西。但我只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就是在電影所描述的前一天也好,後一天也好,拍攝對象看起來必須是真實地生活著的人。要讓觀眾走出影院後,思緒不單單停留在電影情節中,還要去想像劇中人物的明天。說導演、劇本、剪輯都是為此而存在的,也不誇張」。他一如既往的做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掠影 的精彩文章:

亞塞拜然+喬治亞

TAG:讀書掠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