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際冠心病大會:停跳搭橋體外循環的三國經驗

國際冠心病大會:停跳搭橋體外循環的三國經驗

停跳搭橋依然是心臟外科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技術,體外循環是手術中的重要環節,其技術發展對於患者預後至關重要。8月2日,在首次於我國召開的國際冠心病大會(ICC 2018)上,來自全球各個國家 / 地區的多位頂尖冠脈外科專家就停跳搭橋體外循環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探討。

鄭哲:停跳搭橋體外循環要關注三方面

鄭哲教授指出,從阜外醫院既往手術經驗與統計數據來看,停跳搭橋體外循環要注意三個方面:傳統體外循環與迷你體外循環的對比、最佳術中溫度、最佳術中血細胞壓積。

鄭教授指出,與傳統體外循環相比,迷你體外循環安全可靠。與傳統體外循環相比,迷你體外循環主要區別在於應用離心泵、小型封閉的儲血裝置、管徑減小及管道長度縮短。

阜外醫院在國際應用的迷你體外循環裝置的基礎上應用微量停搏液、集成微栓濾器、迷你管道、負壓靜脈引流裝置,形成改良迷你體外循環,並通過傾向性評分匹配比較了 347 例改良迷你體外循環與傳統體外循環的院內結局。結果顯示,改良迷你體外循環縮短了轉機、阻斷時間、胸腔引流量,但未改善院內死亡、輸血等結局。

關於停跳搭橋術中的最佳體溫,鄭教授指出,2015 年 STS 體溫管理指南並未給予明確建議,但近期一項薈萃分析結果提示,與輕度低溫搭橋術相比,常溫搭橋術的院內死亡率更低。

鄭教授介紹,有關停跳搭橋術中的最佳血細胞壓積,2011 年 STS 血液保護指南未給予推薦。但既往研究顯示,術中輸血糾正貧血會對遠期預後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平衡低血細胞壓積與輸血的矛盾。

阜外醫院今年採取術中血細胞壓積

王春生:體外循環搭橋術上海經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王春生教授介紹了上海體外循環與搭橋手術的經驗與優勢。

他指出,目前非體外循環下搭橋術已成為上海地區首選手術策略,體外循環搭橋手術數量在逐年下降。然而,體外循環下搭橋術仍有其獨到優勢。基於優異的手術操作,中山醫院能夠常規於單次灌注停跳時間內完成手術,隨訪數據表明這種策略可減少體外循環及心臟停跳時間,是改善預後的有效方法。

同時,他們積極應用新興技術,通過推廣 No-Touch 大隱靜脈橋獲取、強調完全再血管化及術中即刻血流評估,在多支病變患者中取得了良好術後結果,2017 年術後死亡率低於 1%。

Gianluca Torregrosa:無血心臟手術是終極目標

美 國 西 奈 山 醫 院 的 Gianluca Torregrossa 醫生以「無血心臟手術詳盡流程」為題做了特別發言。

Torregrossa 指出,無血手術的目標是要在風險、醫療花費及患者受益中達到平衡。目前美國全境年輸血量極大,經濟花費高,他所在的中心心臟手術輸血消耗占 10%~15%。E

ACTS指南建議,無血手術強調整個圍術期醫護人員行動的重要性,包括各專業人員術前準備評估,擇期手術前停用長效抗凝藥物;術前最大程度減少液體輸注;手術操作精細減少出血;以及術後一系列措施包括減少化驗頻率都是有效減少輸血需求的方法。

根據西奈山醫院的經驗,無血心臟手術是切實可行的,也是他們在所有擇期手術中追求的終極目標。

Rajan Sethuratnam:體外循環搭橋術印度經驗

作為印度心胸外科醫生協會的秘書長,來自馬德拉斯醫療集團心臟外科的 Rajan Sethuratnam 醫生向大會介紹了印度在體外循環搭橋術中管理的先進經驗。

Sethuratnam 指出,印度目前常用的橋血管為左乳內動脈,也會根據不同病情應用其他動脈或靜脈移植物。術中使用常溫血於主動脈根部每隔 15 min 進行停跳灌注。

對於部分腎功能不全患者,應用搏動性灌注可有效保護術後腎功能。

該中心非常重視術中監測項目,並綜合應用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PiCCO、BIS、腦脈氧監測等手段完成術中監護。

Sethuratnam 從切身經驗來看,體外循環下搭橋術有再血管化完全、吻合確實、易處理合併病變等諸多優點。該中心在過去 5年完成了 4 490 例體外循環搭橋術,獲得良好術後結果。

歡迎購買《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就是這樣一本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斯坦福大學研究證實:「熱的要死」是真的
阜外學者「切割球囊」處理分叉病變經驗:能對分支血管提供較大程度的保護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