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用大乘佛法來解釋百善孝為先?

如何用大乘佛法來解釋百善孝為先?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師父!請師父慈悲開示,中國傳統文化「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如何用大乘佛法來解釋更為確切?

答:這裡面是這樣一個問題。佛法確實是心法,心法比如說我們念佛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外面有沒有阿彌陀佛呢?相對於我們自身來講,相對來講有一個外在的西方極樂世界,相對我們娑婆世界來講,確實有一個外在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這是信事。那麼這個娑婆世界也好,西方極樂世界也好,沒有離開我們這一念心。那我們念佛,實際上用我們的心去跟阿彌陀佛的心進行感通,這個都是心法,沒有離開我們這個心的。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如何用大乘佛法來解釋更為確切?馬上七月十五了,七月十五要誦一部經叫作《盂蘭盆經》。《盂蘭盆經》,你們大家到時候注意看一下,有興趣的你們可以在網上搜一下。蕅益大師在解釋那部《盂蘭盆經》裡面有一個五重玄義,五重玄義裡面判定,戒,什麼叫戒?戒以什麼為宗?大家注意,戒以什麼為宗?以孝為宗。我們現在不是學五戒?八戒嗎?還有菩薩戒嗎?都是以孝為宗。

孝,你剛才講的百善孝為先,這個是傳統文化裡面的,這個誰提的問題,他可能對傳統文化比較熟悉。百善孝為先在傳統文化裡面來講,就是五倫關係當中一個子女對我們的長輩,我們的父母要孝順,孝敬。佛法裡面來講,佛法是心法,大乘佛法裡面所謂的這個孝,它的範圍就非常廣,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

我們按照佛交給我們的要求,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來講,要行一切的善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眾善奉行的一個非常核心的內容,就是佛教我們如何做,我們就如何做,其實這個就是孝。我們講孝順父母、師長,連我們的本師教我們怎麼做,我們都不去做,我們這個叫持戒嗎?這個叫做孝順嗎?不是。

所以,百善孝為先在大乘佛法裡面來講,就是按照佛所教我們的如何來做,我們就如是去行持。廣義上來講,佛講的聖言量都是作為一個佛弟子應該如是去行持的。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我們要去老老實實去行持的,按照這個來行持就是孝。

所以我們講《弟子規》,有的人說不學《弟子規》就不能往生,這是不可以的。佛法裡面所講的《弟子規》遠遠超出我們講的那個五倫關係,佛法講的《弟子規》是什麼?作為一個佛弟子,按照佛的三藏十二部經典的言教,好好的按照佛的言教來行持,你就是弟子規,佛法講的其實都是《弟子規》。

佛在教什麼?佛在教他的弟子如何了脫生死,這個就是教他的弟子如何去行持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聖人訓,這個聖人是誰?我們用在大乘佛法裡面來講,這個聖人,聖中之聖就是釋迦牟尼佛。所以三藏十二部經典是釋迦牟尼佛講的。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守孝悌第一個就是孝,孝什麼?孝順父母、師長,孝順至道之法。我們每個人首先必須要知道什麼叫至道之法?就是了生脫死的法。作為我們一個凈業行人來講,要把了生脫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作為我們放在第一位的東西,如果脫離了這個根本,第一個我們就不孝。

這個就是大乘佛法講的孝,百善孝為先。一個凈業行人就是落實在名號上面來講,落實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大乘佛法裡面叫作成佛作祖。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要每一個眾生成佛的。如果我們不能按照佛的言教去如是發心,如是行持,我們就不孝。

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發心,我們的發心是不是按照佛教我們如是發心,我們就如是發心。《阿彌陀經》裡面講的,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我們有沒有如是發心呢?佛在《阿彌陀經》裡面,只要我們只有一個願,沒有別的願,那如果我們來做了,這個就是孝,這個就是大乘佛法裡面的精神。你還要求這個,求那個,那都是不孝的表現。

那萬惡淫為首,這裡面就是從大乘佛法裡面來講,他就是沒有慈悲心,沒有孝順心。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我們如果做這樣的一些行為的話,從前面來講,它就是斷我們的一個慈悲心的種子。菩薩戒裡面講,斷這個慈悲心的種子。如果沒有這個慈悲心,所有的大乘佛法就沒有立足的根本。

精選自2015年8月17日 明朗法師 隨學班答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生凈土 的精彩文章:

學佛人如何做到伶牙俐齒地說話?

TAG:如是生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