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廣人物周刊:東方既白 夢回蜀山

北廣人物周刊:東方既白 夢回蜀山

夢 回 蜀 山

——李可染中國畫精品展

等了太久,「夢回蜀山——李可染中國畫精品展」將於8月9日在成都武侯祠美術館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李可染畫院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聯合舉辦。展覽歷時一年辛苦整理,共展出作品62件,其中32幅水墨原作,10件珂羅版以及20幅鉛筆寫生作品,囊括山水、人物、牛三大創作主題,精選不同時期精彩作品,勾畫出李可染藝術的大體輪廓,較清晰地梳理了他在蜀中的藝術活動,是近距離了解李可染藝術的絕佳時機。

李可染對於中國山水畫的特質,按照他的理解作過這樣的解釋:「中國畫不講『風景』而講『山水』,在我們的觀念中,山水、河山、江山,就是祖國。『江山如此多嬌』,歌頌的是祖國。山水畫就是為江山樹碑立傳。」

是的,「江山如此多嬌」,更多人因為這「多嬌」,重新認識了那個藝術大家李可染。

他說:「山水畫不是『地理志』,中國的山水、花鳥畫都是表現人,所謂『見景生情』,寫景亦即寫情,緣物以寄情。」

而作為一代書畫大家,李可染與蜀地有著不解之緣。抗戰時期,李可染在重慶開始了他藝術歷程上的初步探尋與轉變,提出「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同時期,經典系列作品之「牛」的形象也首次出現在他的畫筆之下。1954年,李可染開始三次重要長途寫生,1956年第二次踏入巴山蜀水,用西畫寫生的方式和光影的表現手法開啟了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獨一無二的創舉。他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筆墨,巧妙借用西方繪畫的表現手法,在時代浪潮之下,在中西藝術思想激烈碰撞的歷史背景中,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展示了傳統國畫在現代歷史語境下的藝術魅力,是現代美術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

按照著名美術理論家、國畫家邵大箴的說法,所謂「打進去」,就是鑽進傳統里把古人的經驗和技巧真正學到手。李可染採用的方法是多看、多臨摹、多領會。他尤其喜歡歷代文人畫大師的作品,在精心臨摹前人的作品時,認真揣摩傳統文人畫的精神、格調與筆墨情趣。40年代中期後,李可染又拜兩位國畫大師齊白石、黃賓虹為師,虔誠地向他們學習,從他們的藝術實踐中認真體悟中國畫創作體系與方法特別是筆墨的奧秘。後來李可染說,他從齊、黃二位那裡不僅學習到繪畫的方法,而且學習到他們獻身藝術、一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所謂「打出來」,就是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做適應時代和發揮個性的創造。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創新精神,和他受到的教育和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有關。這裡要特別提到對他的藝術思想形成有重要影響的兩位大藝術家,那就是前面提到的林風眠和也是留學法國、堅持寫實主義的徐悲鴻。這是兩位藝術理想和創作觀念並不完全相同的藝術家,林風眠主張用印象主義之後的西方藝術來補充中國畫,而徐悲鴻則堅持引進西方寫實傳統來改造中國畫。他們各自從不同方面對李可染的藝術觀產生了積極作用,這些作用彙集到一點上是國畫要創新、國畫要走向現代。

李可染有很好的藝術天賦,但他決不依靠自己的才能,而是主張「困而知之,做苦學派」。他把自己的畫齋命名為「師牛堂」,刻印章「孺子牛」以自勉。

李可染作畫,費盡心思、充滿深情。

展覽時間:2018年8月9日-9月2日 10:00-17:00

展覽地點:成都·武侯祠美術館(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

開幕式時間:2018年8月9日(周四) 10:00

開幕式地點:成都·武侯祠美術館殿前廣場

主辦單位:李可染畫院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執行機構:成都·武侯祠美術館

李可染與齊白石、徐悲鴻、葉淺予、李苦禪等在大雅寶甲二號

李可染與青年畫家

前 言

李可染先生的藝術生涯,無論如何是與四川分不開的,是他藝術思想成熟走向高潮的最重要的環節。由於當時國情,全國的文化人都會集到重慶,李可染先生本人與夫人鄒佩珠多次回憶四川那段日子,都流露出無限感慨。那段時光是國難當頭,同時也是中國文化人大聚集在一起的非常時期,李可染先生的藝術在重慶成熟、成長、飛躍有其根源。那時中國畫的畫家們如同屈原一樣的,充滿愛國憂國憂民的情懷,使他們的繪畫中表現出強烈的生命力。大批學者放下架子聚至一起,使中國學術界美術界相互學習、相互包容,花得巨大力量使中國藝術得以飛躍。

李可染先生的創作生涯與入蜀十年及重慶與沙坪壩、金剛坡等是分不開的。成都也是他念念不忘的,還有青城山、峨眉山、萬縣,不僅僅與他的生活聯繫在一起,並且在他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成為他的藝術源泉。李可染先生入蜀之後,是他人生中最艱苦的日子,同時也是他藝術提高的時期。他在四川提出,用最大功力打進去,用最大勇氣打出來。在四川與林風眠的師生之情在得以提升和延續、與徐悲鴻相交定友、與老舍相遇成為至交、參觀張大千先生的敦煌展、與傅抱石相見於金剛坡。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見到四川的山川地貌,以及他的畫牛也是從四川開始的,他的堂號是有君堂。現在我們重新將李可染先生的作品收集整理出來,策划了夢回蜀山展,有著特別的重大意義。經長年準備,朋友們為此付出巨大努力。為此,我僅代表家屬,表示感謝,向朋友、學者、四川方面的策劃者組織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李 庚

李可染作品 《峨眉秋色》

李可染(1907-1989)

當代傑出的中國畫家,20世紀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和西方的山水畫大師,中國美術史上開一代新風的里程碑式的文化巨人,江蘇省徐州人,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第五至七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李可染13歲時師從鄉賢畫家錢食芝學習中國畫。1929 年考入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生班,從師林風眠、克羅多(法)學習素描和油畫,因參加「一八藝社」進步文藝活動被迫離校回徐州,在民眾教育館工作併兼教職。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以滿腔愛國熱忱投入救亡洪流,1938 年參加郭沫若領導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先後在武漢、長沙、重慶等地繪製大量抗敵救亡宣傳畫。

李可染作品 《牧牛圖》

李可染作品 《萬縣山水城》

李可染作品 《夕照中的重慶山城》

李可染作品 《犟牛圖》

李 庚

1950年生於北京。1986年在德國明斯克工業大學藝術學院主持東方藝術講座。1986年至今在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藝術學部任藝術學教授。現任李可染畫院院長,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研究員;中國美協會員。

李家山水有傳人

記得宋文治先生這樣說過:「當人們都不知道中國山水畫應該怎麼發展的時候,李可染的出現使問題出現了轉機,他給人們帶來了希望。」李可染以其強烈的問題意識、挑戰精神、承擔魄力和苦學實踐,突破中國山水畫600年的格局,把舊山水畫帶入新山水畫,成為中國山水畫家中第一個穿過20世紀50年代那扇「時間之窗」的人物。

任何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因為內部矛盾的積累和外部情勢的變化而不斷出現變革的要求。這種內外交迫的壓力可能會在某些特殊的年份爆發出來,這些特殊的年份因此而成為事物轉化的「時間之窗」。如果有人穿過了這扇「時間之窗」,那麼事物就出現創造性轉機;如果無人穿過這扇「時間之窗」,那麼該事物的發展可能因此就停滯甚至衰亡。上個世紀的整個50年代,就是中國許多傳統事物的「時間之窗」。李可染似乎天命註定被挑選來穿越中國山水畫的「時間之窗」。他的學術準備,他的專業訓練,他的師承,他對時代的敏感,他的年齡,他工作的地區和單位,甚至於他出生徐州這一中國南北文化分界線而賦予他的兼容南北的心理氣質,加起來,成為一種惟他所具的合力,一躍穿過「時間之窗」。

李可染從1954年到1959年的山水畫寫生,其時代的、社會的、共性的意義更大一些。這一時期的寫生山水畫還不能稱之為「李家山水」,因為李可染並沒有提出明確的個性化和風格化的目標,他的任務是刷新人們對於水墨山水畫的視覺經驗,接受穿過「時間之窗」後眼前出現的新天地。從1960年代開始,李可染終止了大規模寫生,轉而沉進內心,以深化和升華新意境為山水畫招魂,以創構和錘鍊新圖式與新筆墨為山水畫樹骨,以黑白關係的「拓撲反轉」為山水畫吹氣,改變了中國山水畫的質感、量感、空間感、色彩感和氛圍感,其圖式特徵日見鮮明,高遠立勢,平遠拓境,高大峻厚與深遠幽邃合為一圖。尤為奇特的是,中國山水畫幾百年的「南北宗」之爭,竟被李可染消彌,他的山水畫是強烈的北宗氣象與深厚的南宗氣質的渾融一體。應該說,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李家山水作為一個新的山水畫範式確立了。

李氏一門,秉賦靈性,從藝者夥,而尤以四子小可和五子李庚稱著。二人幼承庭訓,生活在一個普通中國人根本無緣際遇的濃厚而高雅的藝術環境之中,可以說是大師環伺。及長,遭逢丕變,沉入社會底層,迭經磨難,而不改其忠良品質,對美的事物發自內心和天性地熱愛與執著,終於以自己的發奮圖強,做出了不辱家門的藝術成就。

李可染是憨厚忠良與幽默風趣集於一體的二重組合性格,而小可和李庚好像是各遺傳了一重。小可憨厚,李庚風趣。憨厚的小可在藝術道路上走的是寫實的路子,他筆下的風景,哪怕是遠在天邊,也一定要走到跟前去老老實實寫生,他那些青藏高原的神秘景緻,包括三江源的冰川雪峰,可不是照著別人的相片畫出來的,那都是他無數次冒著生命危險闖入生命禁區,親臨絕地「搜」回來的。他成長在北京,由衷喜愛古都古韻,他筆下的北京風情質實而古樸,帶著小可自身的憨味。李庚是個學者型畫家,聰明,文氣。他血液中流淌著父親對神秘崇高的宇宙精神悠然神往的可貴品質。他對自然的神性有一種發自靈府的會意。因此,唐人詩歌的宇宙意識,馬勒音樂的超越情懷,山水風雲的無言大美,水墨語言的玄化鴻蒙,在他看來都是道通天地的律動,他所要做的,就是「從而和之」,讓氣韻發於筆端。李庚的水墨畫把父親早年的墨戲和晚年的抽象推到了一個風神飄舉的境界,其作品玄韻淡泊,情思淹濟,風氣韻度似父而更其恣縱邁達。

李小可立足本土,卻能以寬厚心胸容納各種藝術主張與風格,故其作品愈來愈渾厚;李庚身在東瀛,卻能以全球視角反觀省悟中華傳統之現代性,故其作品愈來愈顯超邁。李可染的山水,既渾厚又孤拔,其傳人要想全面繼承這種二元矛盾的性格組合,實在不可能。李小可和李庚各承一脈,亦能花開兩枝,水分雙汊,李家山水之傳承,或許翻出新局矣。□王魯湘

李庚作品 《古典山水1》

李庚作品 《古典山水2》

李庚作品 《楊萬里詩意圖》

贈李庚

他的臉上身上布滿刀痕

但他微笑著望著大海

中國畫中國的水墨畫有著詩一般的韻律,這是古老的民族藝術在一代一代天才藝術家的繼承和發揚中得以升華和創新。我十分高興藉此展覽的機會向德國藝術界以及廣大觀眾們介紹這位中國優秀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你們眼前展開一個詩一般的世界,但願你們能引起共鳴

艾 青

1987年8月

李庚作品 《馬勒的交響1》

李庚作品 《馬勒的交響2》

李庚作品 《馬勒的交響3》

來源:北廣人物

監製:張震

編輯:李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廣播電視報社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廣播電視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