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嘲諷蘇軍此役用人命換取勝利,蘇聯人做出霸氣回應

德國嘲諷蘇軍此役用人命換取勝利,蘇聯人做出霸氣回應

原標題:德國嘲諷蘇軍此役用人命換取勝利,蘇聯人做出霸氣回應


當時間來到1945年初時,局勢對德軍來說已經岌岌可危了。蘇聯堪稱恐怖的戰爭潛力正在瘋狂兌現,蘇軍士兵如潮水一般源源不斷湧上戰場,他們的復仇與勝利的渴望化作一股可怕的力量,有倖存的德軍士兵回憶道,那時候的蘇聯士兵已經不能用「瘋狂」來形容了,簡直就像是失去了靈魂一樣。有德軍機槍手在碉堡中對衝鋒的蘇軍士兵射擊,屍積如山的場景甚至都將機槍手生生逼瘋。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軍在軍事上取得一系列突破。在先後奪取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等國後,蘇軍已經踏上德國本土,並加速向首都柏林推進。但是在另外一邊,愛爭風頭的英軍統帥蒙哥馬利和美國名將巴頓都希望自己的部隊率先攻入柏林,畢竟這是人類戰爭史上一個極大的榮譽。為了搶在盟軍之前佔領德國首都,蘇聯高層不惜投入三個整編的方面軍公約250萬人,另外還投入了超過6000輛坦克、7500架飛機和多達4萬門火炮。


大概希特勒根本就沒有想到,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城下的一幕會在柏林上演。不過即便如此,德國人也沒有放棄,希特勒宣稱18世紀俄國人也曾兵臨城下,但偉大的腓特烈大帝用抵抗戰勝了侵略者。當然,此時柏林與蘇軍之間還有最後一道可以依守的防線——塞洛高地。塞洛高地是位於柏林東面約70公里處一片地形複雜的丘陵地帶,正因如此,無論是蘇軍還是德軍,裝甲部隊肯定是無法發揮作用了。希特勒希望在此處集中優勢兵力消耗蘇軍,即使不能拖垮對方,也能換取喘息的時間。



塞洛高地的德軍指揮官是德國名將海因里希,他根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做了妥善的部署,沿著塞洛高地向柏林的方向設置了縱深達25公里的防線,目的就是為了消耗蘇軍。相比之下,蘇軍指揮官朱可夫的戰術就單調很多,因為在人數上的絕對優勢,朱可夫將大部隊分為三部分,命令烏克蘭第1方面軍從北方進攻,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從南面進攻,而自己則率領100萬人負責正面進攻,力圖從三個方向包圍德軍陣地,實現各個擊破。

1945年4月16日凌晨,第1方面軍率先發動進攻。蘇軍用照明彈將戰場照得亮如白晝,隨後將約700萬枚炮彈傾瀉在德軍陣地上。不過海因里希提前做了準備,將德軍撤出陣地,因此,德軍士兵幾乎沒有傷亡。這場戰役的過程非常慘烈,縱使德軍敗局已定,但仍做了頑強抵抗。朱可夫部於4月19日從正面突破防線攻佔塞洛高地,德軍卻沒有投降,而是邊退邊戰。從奧德布魯赫沼澤到貝爾瑙,蘇軍每前進一步,德軍都必然給其造成巨大損失。



1945年4月20日,蘇軍在付出了巨大傷亡後終於抵達貝爾瑙,並用火炮轟擊柏林市區。此戰蘇軍士兵傷亡數十萬,損失坦克2800餘輛。然而對這樣一場氣勢如虹的戰役,世界各國卻是褒貶不一。尤其是英美等國,譴責蘇聯在打一場「政治戰爭」,為了達到斯大林和朱可夫的政治目的,將士兵的生命當成炮灰。德國媒體也稱,塞洛高地並非攻入柏林的唯一通道,而蘇軍偏偏選擇硬碰硬,實則是重大的戰略失誤。不過,筆者認為事實恰恰相反。


俄國人有句諺語:「遇到阻力鐵棒橫掃,阻力加大鐵棒加粗。」歷史上俄國作戰也向來講究硬碰硬,無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合圍戰基輔戰役,還是偉大的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或是庫爾斯克會戰,蘇軍雖然表現參差不齊,但卻從未有未戰先怯的案例。正如塞洛高地之戰,蘇軍固然可以選擇德軍的防守薄弱之處突破,但正面突破的作用確實前者不可比擬的。塞洛高地戰役後恰逢希特勒56歲生日,受到的禮物卻是蘇軍的炮彈。此戰過後,德軍抵抗的決心在一定程度上被徹底粉碎,不但極大地震懾了德軍,也為後來加速守衛柏林德軍的投降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因此,對於外界的這些自責,蘇聯方面根本不買賬,斯大林和朱可夫等人還高調地將塞洛高地戰役稱為「蘇軍歷史上偉大的勝利」。當然,率先攻入柏林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朱可夫的政治生涯,但他指揮的這場被德國人稱作「重大戰略失誤」的戰役,其對二戰局勢的推動作用確實是無可估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審度 的精彩文章:

蘇軍少將戰至昏迷被俘折磨4年不屈,卻因一張照片戰後被處決
曾把漢人當糧食的羯族全盛時有數百萬人,他們都跑到哪兒去了?

TAG: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