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了,國際社會怎麼看?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了,國際社會怎麼看?

原標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了,國際社會怎麼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此,國際社會給予了較為熱烈的討論。


01

新矛盾的判斷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主要矛盾判斷的變化是基於對客觀現實準確把握的結果。新加坡《聯合早報》認為,十九大報告有關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突破了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以來的框架,反映出中共對中國現實的新理解,也是提出新時代、新思想的重要依據。美國政治學者、專欄作家阿尼爾?西格德爾認為,「這是一個符合當今中國現實的精準判斷。」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教授保羅?羅貝爾認為,「這一判斷可謂恰逢其時」,可謂順應民心。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政治科學學院教授素拉猜?詩里皆表示,新論斷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


此外,國際社會還肯定了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的判斷。印度國防分析與研究所研究員斯瓦塔夫認為,雖然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提升,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但十九大報告仍把中國定位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共對基本國情的判斷是非常務實的,可以看出中國人的理性和清醒。


02

新矛盾的內涵


首先,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新判斷進行了介紹。美國國家亞洲研究中心的麥可海、布魯金斯學會的李成,以及斯特拉福戰略預測公司在相關博文中都對大會報告中關於主要矛盾變化的論述進行了介紹。國會研究服務局的蘇珊·勞倫斯則闡述了中國自1956年之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情況:1956年以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新的主要矛盾則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其次,對「不平衡」、「不充分」等關鍵詞的解讀。至於這些關鍵詞的內涵,不同學者的認識則有所不同。李成認為,「不平衡」「不充分」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涉及到中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城鄉差別、區域差別、收入分配、環境挑戰、法制建設、國際話語權等,而核心就是平衡發展。蘇珊·勞倫斯認為,「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關注的是不平等和地區差距;中共把它分解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方面的需要。斯瓦塔夫說,中國預計2020年實現全部人口脫貧,但目前仍有一部分偏遠地區的人們住在簡陋的房屋裡。拿中國很多人喜歡在海外購物來說,中國目前的發展水平與中國人的期待之間還有差距,這需要中國經濟進一步平衡和充分地發展來解決。


再次,中國人民需求層面的變化,「需要已經走出了純物質層面」。西格德爾表示,隨著中國的發展,民眾的要求更高,清潔的空氣、高質量的產品、全方位的社會保障、自身權益保護,未來中國政府也需要在這些方面著力。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教授保羅?羅貝爾表示,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廣泛,已經走出了純物質層面。除了環境外,人們對公平、法制、民主等這些相對「抽象」理念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


此外,國際社會還肯定「落後的社會生產」已不再是中國的現實。西格德爾認為:「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有了飛速提升。」塞內加爾中國問題專家阿達瑪?蓋伊表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隨著時間發展而演變,現在,「中國已經不再貧窮」。

03


新矛盾的中國意義


這是國際社會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國際社會認為,社會主要矛盾判斷將帶來中國發展重點的變化。巴西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羅尼?林斯認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中國「新時代」的特徵之一,包括主要矛盾在內的一系列變化對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新要求。美國《巴倫周刊》引用高盛集團專家看法認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中共的重點領域的指導方針發生變化,這種轉變是對更高效更平衡的經濟發展需要的確認。


有學者指出了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決定的未來中國的重點發展領域。麥可海認為,建立在新矛盾的判斷基礎上,為了解決這個新矛盾,必然要制定一個嚴肅而持久的計劃,以減少環境污染,並補救中國退化的水域、空氣和土地。英國《金融時報》則認為,十九大報告最引人注目之處是首次提出矛盾的新變化,未來中國經濟政策可能會更加註重收入分配問題、環境問題以及房地產問題的解決。日本學者黃祥雲認為,十九大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定位,體現了中共精準把握中國社會脈搏的能力,這意味著下一個五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表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判斷表明,中國未來將更加開放,意味著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經濟發展成果如何平衡公平分配、全民充分共享的問題。


此外,國際社會還肯定了主要矛盾判斷的變化的理論價值。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認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論斷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

04


新矛盾的國際意義


國際社會還討論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判斷變化對於其他國家的啟示意義。肯亞內羅畢美國國際關係大學教授馬查理亞?穆內內認為,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很大啟示,在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同時,也要處理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還有學者肯定了中國主要矛盾的變化給世界帶來的機遇。斯瓦塔夫表示,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意味著中國正在轉向消費和服務驅動經濟增長的社會,這將為世界帶來巨大機遇,中國不斷增長的出國旅遊人數是其中的體現之一。詩里皆說,「從這樣的判斷可以看出,中國即使發展再快,也不會成為霸權國家,不會走傳統意義上強國擴張的老路。」

(作者為中共北京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教授)


北京日報理論周刊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編輯:季禮。美術編輯:焦劍


新媒體製作人員:張記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論周刊 的精彩文章:

「西方主流話語」正在發生變化……

TAG:理論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