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搭載後置三攝像頭的手機華為P20 Pro大家已經非常了解,那麼手機鏡頭是如何從最初的一個,發展到現在的三個呢?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硬體部分——鏡頭。

1、3D拍照催生雙攝手機出現

最初單鏡頭的時候,手機拍照一直處於拼像素數量的階段,但一味地提升像素數量,是怎麼也追不上專業相機的。

這時候就有廠商開始思考:怎麼能在手機拍照上做出差異化?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哦!3D拍照。

3D拍照催生了雙攝手機的出現,玩法是通過兩顆攝像頭的配合,拍攝出裸眼3D效果的圖像,於是早期雙攝產品出現。

遺憾的是,消費者對3D拍照並不感興趣,其實大家關注的還是拍照好不好看。

廠商再次思考:專業相機拍照好看,那麼它哪方面是吊打手機拍照的?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哦!是大光圈鏡頭的虛化效果。

於是雙攝鏡頭才從此走上了模擬背景虛化這條路,第二顆鏡頭的存在,僅僅是為了提供虛化效果,無法單獨成像。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原理大致可以理解為:鏡頭感知畫面深度之後,手機就能判斷出前景、中景和遠景,然後將遠景甚至是中景虛化掉,就模擬出了大光圈鏡頭的虛化效果。

不過遺憾的是,早期產品的虛化效果並不理想,照片瑕疵多,所以產品並沒能火起來。

但隨著手機硬體提升和處理器計算能力的跟進,近幾年手機虛化效果可以非常準確、快速地實現,於是雙攝方案才逐漸成熟,併流行起來。

這便是單攝到雙攝的發展過程。

2、更充分地利用第二個鏡頭

雙攝組合有好幾種,以前我們講過區別,所以這裡不再展開說,今天要說的是除了提供虛化之外,第二個鏡頭還能怎麼利用起來?

方案一當然就是iPhone帶頭興起的長焦鏡頭。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第二顆鏡頭等效焦距50mm左右,在50mm焦段的畫面透視關係比較接近人眼,適合日常記錄所見。

對於手機來說具備50mm等效焦距之後還有另外一點好處,拍攝稍遠物體可以更清晰。

方案二的思路也是為手機提供不同的焦段,只不過是超廣角焦段。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例如LG某款手機提供了120°的超廣角副鏡頭,相當於等效焦距14mm左右,即便在單反系統中這麼廣的鏡頭也是非常稀少的,並且售價昂貴。

利用第二顆鏡頭在焦段上的探索,雙攝手機就有了更多玩法,例如現在手機大多提供人像模式,讓手機拍照可以顯得更專業了。

3、用戶需求仍在提升,三攝出現

當所有人都在做雙攝像頭的時候,想要體現出差異化已經變得越來越難,終於,三攝出現了。

第三顆攝像頭做什麼用?華為P20 Pro除了4000萬像素主攝和2000萬像素黑白鏡頭外,加入了800萬像素長焦鏡頭。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這顆鏡頭等效焦距約80mm,使用這顆鏡頭拍攝較遠物體時,能獲得更清晰的畫面。

手機拍照進化論:單攝淘汰、雙攝主流、三攝出現

隨著手機拍照越來越好,部分場景下手機已經能充當創作工具。而作為一個創作工具,用戶就會對它有更多專業化的需求,所以四攝、五攝在未來說不定也會出現。

從手機鏡頭的發展來看,多鏡頭方案可以提供虛化模擬和焦段上的擴展,大大提升了手機拍照的可玩性,但有了多鏡頭和上期我們聊的HDR就夠了嗎?當然遠遠不夠,之後我們還將會從更多方面,介紹手機拍照這幾年的發展,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接近專業相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