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平台何以賦能未來?高教改革的創新路徑!

這個平台何以賦能未來?高教改革的創新路徑!

產教融合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熱詞」。

近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機制,搭建新時代產教融合大平台》入選2018年度教育部直屬機關「優秀創新工作案例」。案例來源於第五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

本次入選不僅是對論壇組織實施工作的鼓勵,

也是對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書寫教育「奮進之筆」的肯定,

對於繼續辦好論壇、構築長效機制是一次有力的推動。

時代呼喚

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應運而生

過去,一個村裡可能好幾年才出一個大學生;現在,高等教育入學率42.7%,意味著每兩三個適齡人口中就有一位大學生。過去我們是科技領域的求學者,現在我們要唱科技創新的主旋律。中國的發展在呼喚創新,美好的生活在呼喚創新,教育的改革在呼喚創新。

創新驅動的核心在哪裡?在科技和人才。創新的源頭在哪裡?在教育。創新的目標在哪裡?在產業升級,在美好生活。創新的路徑在哪裡?——

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作為一種制度安排,貫通了創新驅動發展中的核心要素資源,打通了從基礎研究、到科技創新再到產業化應用的「三級跳」,形成以價值鏈為核心的「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的「四鏈貫通」,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核心機制。

在經濟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和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高等教育進入歷史轉折點、擔負著歷史性新使命、迎來歷史性新機遇。在這個背景下,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應運而生。

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dustry & Education, IFIE) 是一個專題性、公益性論壇,由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作為支持單位,在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指導下,由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主辦,於2014年春季創設,目前已舉辦五屆,被譽為中國教育界的「達沃斯」。

2014

2015

2014

首屆論壇以「建設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為主題,所達成的「駐馬店共識」,成為指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吹響了教育結構性改革的號角。

2015

第二屆論壇主題為「擁抱變革、創造價值——應用技術大學的使命與挑戰」,進一步深化轉型發展共識,國際化特色凸顯。

2016

第三屆論壇主題為「向『互聯網+』與智能製造進軍」,主動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對於推動學校與政府、組織、企業的融合發展、融入全球價值鏈,具有重要戰略引領意義。

2017

第四屆論壇主題為「跨界?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與人才培養機制改革」,聚焦落實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突出教育結構性改革主線,強化總結經驗、示範引領,更好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

2016

2017

論壇不斷凝聚和深化共識,不斷匯聚創新要素推動教育形態變革,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經過5年努力,地方高校轉型的輪廓和宏闊前景,逐漸浮出水面。應用型轉型必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偉大的一筆!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宣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中國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新征程,產教融合要有新作為。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誌著產教融合上升為國家教育改革和人才開發的整體制度安排,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階段!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講到:

2018年是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出台後,產教融合從創新實踐向制度供給落地的關鍵之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舉辦第五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產教融合的戰略部署,也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重要舉措。

2018年2月5日下午,經論壇組委會會商,第五屆論壇主題確定為: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新時代產教融合新作為。三個月後,習近平總書記於5月2日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再一次提出「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可以說,第五屆論壇又一次敏銳地把住了發展脈搏,是對十九大精神的自覺貫徹,是對教育「四個服務」的自覺實踐,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積極響應!第五屆論壇註定又是一場思想激蕩的教育盛會!

第五屆論壇設計之初就提出了新、高、實的要求。設計上突出「四大亮點」,鎖定「五大板塊」。

四大亮點

——突出紮根中國大地的根本遵循

——突出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方向

——突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長效機制

——突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

在板塊設計上——

一是總結近年來高校深度轉型發展的成果,展示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

二是開啟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的新方略,發布現代農業智慧學習工場建設方案(鄉村振興學院);

三是研究發布地方高校服務特色小鎮建設的人才供應整體方案;

四是把握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鄉村振興提供的歷史性機遇;

五是充分吸收借鑒高校與區域融合發展的國際經驗,特別是高校在服務國家結構調整和重大發展戰略中的國際經驗。

發布論壇通知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來自國內外的政要、高校、行業企業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熱烈響應。來自13個國家的20個政府機構、245所高校、120家知名企業、22家科研院所及24個社會組織機構的負責人、校長和代表等共780餘人參加了會議。

從國際視野探求產教融合「中國方案」。德國大學與區域融合50年變遷與發展,國際高校與區域融合發展多渠道、多元化、多層次演變,來自美國、德國、印度、巴基斯坦、韓國等國代表,為國際國內教育行業工作者與關注者們帶來國際多元視野、奉上一場思想的饕餮盛宴。

市長對話會

閃爍產教融合與城市發展智慧。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首席專家牟延林的主持下,一場別開生面的市長對話會在主會場展開。來自溫州市的副市長鄭朝陽、湖南省株洲市的副市長黃芳、河南省駐馬店市的副市長馮玉梅,敞開心扉、暢談如何在政府主導下進一步發揮企業、高校作用,使教育更好地融入到現代化強國建設之中。

會上,大學校長、企業家代表、行業協會代表相聚一堂,共話產教融合,共同探索如何承擔起新時代強國戰略賦予的歷史性使命。有專家說「產教融合參與主體多元、合作模式多樣,訴求各不相同,如何『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是成功與否的關鍵。要在認識和實踐上形成合力,更要在方法上形成合力,在合作中不能講本位主義,要換位思考統籌兼顧,遇到矛盾或者問題的時候,要勇於探索共同創造,努力尋找一種有益於各方的方式方法,從而突破壁壘,協同創新,充分釋放各種資源和要素的活力,實現合作共贏。」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個人夢想也是在腳踏實地的奮鬥中實現的。高等教育要紮根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才能培養出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者、奮鬥者、求真者、實幹者。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為一代新人為國家建功立業、為民族復興貢獻青春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和廣闊舞台。會上發布了鄉村振興學院(現代農業智慧學習工場),以產教融合體現智慧學習工場特點的現代化人才培養模式和科技創新方式,縱向打通從創新源頭到田間地頭的創新鏈,橫向解決科技成果怎麼服務與千家萬戶。鄉村振興學院將把中國乃至世界最好的農業科技成果通過智慧學習工場在駐馬店得到轉化和應用,全面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最核心的科技問題、人才問題和產業化機制問題。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

高校是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發揮高校的核心力量,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會上發布了企業家學院,並舉行了駐馬店企業家學院揭牌儀式。企業家學院通過構築卓越創新聯盟,吸引國際國內一流大學、全球知名科研機構、知名企業與地方院校建成常態化合作關係,通過先進技術和管理資源導入,推動地方院校成為創新引力中心,為企業家成長和企業升級與走出去提供服務。

會上還發布了新金融智慧學習工場(2020),項目將搭建多層次、高緯度的虛擬金融市場VFM(Virtual financial market),建立以虛擬技術為場景支撐、以真實規則為秩序的、覆蓋全網、金融市場全場景要素的虛擬金融系統,完全真實地再現市場及其操作的氛圍和動態,為高素質新金融人才培養、金融市場科學研究、區域經濟政策模式等,提供基礎學習和驗證平台。

引領教育形態變革

賦能未來

2018年,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舉辦至第五屆。這一次論壇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意見的一次具體行動,吹響了新時代產教融合新作為、新征程的號角。

GIF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陳昌智,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演講。孫堯副部長對應用型高校如何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如何深化產教融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於企業如何更好地參與到產教融合中,也提出了他的建議。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2.0版本,為我們在新時代全面深化產教融合,指出了一條非常具有創新性的道路。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閉幕上做總結報告《因需而智 賦能未來》,將論壇推向新的高潮。陳鋒指出:

我們要面向未來,深化合作,探索形成緊密協同、聯動發展、領先實驗、成果共享和平台支撐的應用型高校創新發展共同體,為教育部推動建設一批創新示範作用的應用型高校提供政策的支持,提供科學研究的服務,創新的實驗場,使很多重大政策能夠在這個共同體中率先進行實驗,這也是此次論壇的重要成果。

每一次論壇結束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接下去,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將接續努力,以黨建為引領,為書寫教育改革「奮進之筆」鑄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之弦 的精彩文章:

陳寶生:以本為本 推進「四個回歸」

TAG:教育之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