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你知道嗎?九龍坡不僅有網紅景點打卡地,更有網紅美食讓你喜歡!九龍坡秦雲老太婆攤攤面就是其中之一,其早已成為九龍坡、重慶乃至全國的一道網紅美食,曾創下營業半天最高接待2000名食客的記錄。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來吃面的食客

近日,記者前往秦雲老太婆攤攤面總店的新舊店址,通過它的前世今生,探尋這個網紅美食背後的故事。

下午不營業的「秘密」

秦雲老太婆攤攤面總店的舊址位於建設廠家屬區。走進店內,一塊紅色的營業時間牌特別引人注目,「6:00-13:30」。

為何下午不營業?面對記者的疑問,老闆秦雲解釋:「下午的時間要用來炒料,保證第二天調料新鮮。這個習慣從開業至今,已經堅持了20多年。」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秦雲打作料

秦雲說,調料是重慶小面的靈魂,一碗麵條全憑調料提味兒。十幾種調料中,最重要的是辣椒。「別人半小時就能炒出的辣椒,我要用兩個小時。辣椒籽香,辣椒皮辣,炒的時候得非常注意火候。既要防止溫度高辣椒皮糊了味苦,又要防止辣椒皮好了,辣椒籽香味沒有炒出來。」

為此,秦雲先將精選的辣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剪成2厘米的小段,把辣椒仔炒香,當辣椒香瀰漫開來,調小火降溫防止辣椒皮糊,如此反覆炒。

同時,將菜籽油燒至230℃去除生味,將香料放進去讓各種香味完全融入菜籽油中,隨後將各種香料撈出。當油冷卻至140℃時,將炒好的辣椒放入三分之一,提香;冷卻至100℃時再放入三分之一,提辣;冷卻至85℃時再放入剩下的三分之一,提色,也就是所謂的「一香二辣三提色」。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秦雲老太婆攤攤面

當有人用「匠心」來稱讚秦雲時,他卻認為自己只是用心做好了最熟悉的事情。「小面味道要巴適,除了調料新鮮,材料也得最好,牛肉要選取比凍牛肉貴2-3倍的新鮮牛肉,雜醬用豬身上最好吃的前夾肉製作,花椒、辣椒選擇最好的等級,菜籽油使用非轉基因壓榨油。」

就這樣,經過一系列繁複精細的準備工作,秦雲將一碗普通小面做成了知名美食。

最大願望是傳承母親的味道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秦雲老太婆攤攤面總店新址

秦雲老太婆攤攤面總店新址位於萬象美食街。店面內外充滿文化味兒。店門兩側對聯上寫著:人生苦短豈能面面俱到,小面二兩勝過斤斤計較。店內牆上有青花碟、吊腳樓剪紙裝飾。

「我從小跟著母親學做面,感受過做面的酸甜苦辣,我希望不僅做好一碗面,還能夠傳承母親的味道,保護家傳的小面手藝,研究蘊含其中的文化。」秦雲動情地說。

秦雲的母親名叫廖淑華,今年74歲,出生於陶家鎮。1908年,廖淑華的祖父廖炳輝在小鎮老街擺起小麵攤,並由此起家。廖淑華的父親廖興權受過高等教育,繼承小面產業後不斷改良配方和工藝,將其做到頂峰,並把技藝傳給廖淑華。

1994年,廖淑華帶著兒子秦雲,在建設廠家屬區支起小麵攤,施展祖傳小面技藝。由於分量足、湯色好,招牌牛肉麵、肥腸面、豌雜麵讓人口齒留香,很快打響名頭,食客們紛至沓來,還自發給小麵攤起了名字——老太婆攤攤面。

2010年,秦雲接過接力棒,註冊商標、開辦網站、收徒加盟,並於2015年6月將總店遷入萬象城美食街,開啟老太婆攤攤面的發展新篇章。「當年,我和朋友無意間談到祖傳的小面手藝。朋友建議我去申請非遺,讓這門傳統技藝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這讓我很受啟發。」秦雲回憶道,老太婆攤攤面凝聚著四代人的勤勞和智慧,作為第四代傳承人,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將其發揚光大。

為了更好地弘揚重慶美食文化,秦雲10餘年來堅持收徒,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和美食愛好者紛紛前來拜師學藝。粗略估計,截至目前徒弟總數近2000人。

網紅麵攤!秦雲老太婆攤攤面背後的故事

2009年9月,老太婆攤攤面被重慶商報和天涯重慶社區評為「重慶小面50強」第1名

2014年5月30日,老太婆攤攤面代表重慶小面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國2》

2016年,秦雲老太婆攤攤面成功獲評九龍坡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16年,參加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獲評「最受歡迎美食獎」

2017年,獲授重慶市商委頒發的「重慶老字號」

記者 譚娟 攝影 周邦靜

小編 素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