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吃新節

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吃新節

楊先生尚可愛

大學裡的我們---ysqshm

GIF

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貴州。

每年農曆六七月,凱里境內苗族均過吃新節。開懷鄉龍井村以下的巴拉河沿岸各苗寨以六月頭卯或二卯為吃新節,凱棠鄉以六月十六日以後的卯日為吃新節,地午、翁項、旁海、平樂、開懷等五鄉鎮的絕大多數苗寨和九寨、格沖、掛丁三鄉鎮的部分苗寨以七月中旬卯日為吃新節,其餘以七月半為吃新節。節日期間,除爐山、萬潮等地區外,各地都用舉行一至數天集會,內容有遊方、鬥牛、賽馬、跳蘆笙等,近年還增加了球賽、田徑、文藝表演等項目。吃新節是苗族夏秋之交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參加集會的青年男女數以萬計,尤以掛丁、開懷、旁海、平樂為盛。

(《凱里市志》關於「吃新節」的描述)

吃新節

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雷山區縣千戶苗寨——西江,有過吃新節的傳統習慣。每逢西江吃新節,除西江外,還有貴州凱里台江,凱棠、板溪等鄰近地方的各族人民群眾。共約一萬多人參加。西江苗族吃新生節,每年要過兩次:一次是在古歷七月卯日過,叫「吃秧苞卯「,即在稻穀剛打苞孕穗時過。一次是在古歷的八月卯日過,叫「吃殘殘卯」,怒在稻秧抽穗並開始有米粒的時節過。這兩次節日中,七月卯日過得比較簡單,一般是各家煮點肉,從坡上田中摘來新谷穗,撥幾粒米放在甑子里同飯一起蒸,進行簡單的敬祭就行了。八月卯日過的吃新節比較隆重、在節日中,各家各戶都要從田中扯來壯實的水稻秧苞,拿幾根放在堂屋的香火台上,又拿幾根白嫩的谷懲放在糯米飯上,並殺雞、殺鴨、捉魚、做甜酒等,以敬祭祖宗。(主要是敬橋、敬凳、敬岩媽、敬花樹等)其目的是祝願豐收和保佑兒孫平安無事,幸福快樂。

活動當天

節日期間,男女才老少都身著節日盛裝。特別是姑娘要穿銀帶花,除了不帶銀角外,項圈、手鐲、亞領、耳環等各種銀飾凡有的都戴上。有的還在百褶裙外套上條裙,全身銀飾叮鐺,鮮艷奪目。節日中,只吹蘆笙,但不跳。主要活動有鬥牛、斗雀、賽馬、遊方等。這些活動中,主要是鬥牛和遊方兩項。

跳蘆笙舞

苗族「吃新節」又稱「馬郎節」,是未婚青年男女藉機尋找意中人的節日。趕集和鬥牛是吃新節的節慶特色。吃新節是苗族人民慶豐收的節日。節日前,人們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馬喂得膘肥體壯;姑娘們綉好美麗的衣裙、飄帶,備好銀花首飾;小夥子們則忙於修整和添置蘆笙……吃新節也是苗族青年談情說愛的節日——姑娘和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地邀約,前去趕集或看鬥牛比賽。

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們陸續走出家門,趕到附近的蘆笙場上跳起蘆笙舞。苗家人有一句諺語「蘆笙一響,腳就發癢」。苗家人認為蘆笙是始祖母創造出來的,蘆笙發出的聲音就是母親的聲音。蘆笙場上,哪個小夥子的蘆笙吹得好,就會贏得姑娘們的芳心。


▲▲▲

鬥牛也是吃新節的主要活動,一頭頭油光水滑的水牛,瞪著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牽護,站在各自「崗位」上。人們像潮水一樣彙集過來,蘆笙聲、芒筒聲和慫牛角斗的吆喝聲,組成震耳欲聾的交響曲。這時候,一位有聲望的老人提著一葫蘆酒,噴洒在鬥牛場上,宣布鬥牛開始。當四五個大漢牽著頭戴護頭草包、角系紅綠紙花、頸項插著虞旗的牯牛繞場一周,在場中間立定站穩後,對面一頭同樣打扮的牯牛,由十多丈遠飛奔而來,兩頭壯牛便對打起來拚死抵碰,兩個護頭草包很快便粉碎飛濺,人群中不時歡聲雷動。

多彩貴州,多彩苗寨。

怎麼樣?有沒有吸引到你們呢?

歡迎來到我們貴州凱里,

歡迎來到我們的苗寨,

苗族全體人民歡迎您!

苗族全體人民歡迎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先生尚可愛 的精彩文章:

TAG:楊先生尚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