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趙韓三家分晉,為什麼實力最弱小的是韓國呢?

魏趙韓三家分晉,為什麼實力最弱小的是韓國呢?

原標題:魏趙韓三家分晉,為什麼實力最弱小的是韓國呢?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成為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就晉國來說,其大權長期被卿大夫所把持。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范、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在魏趙韓三家分晉後,韓國成為三晉中實力最弱小的一個諸侯國,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在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國中,韓國不僅在疆域面積上相對較小,而且在土地質量上,韓國也處在劣勢。相對於韓國,魏國得到河東之地,河東之地是開發最早的、最肥沃的區域,擁有晉西南,渭北平原這些產糧大地。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國的疆域則缺少這樣的產糧平原。至於同樣出自三晉的趙國,得到太原盆地,之後又得到大同盆地,還有河北山麓一塊,其疆域土地也要好於韓國。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相對於魏國、趙國,韓國的地理位置可謂是最差的。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戰國時期的韓國可謂地處「四戰之地」,其戰略空間被明顯壓縮。對於韓國來說,西邊有秦國這個強國,東邊有齊國這個強國,南邊則是楚國這個強國。換而言之,韓國的四周都是強國和大國,這讓韓國無法擴張自己的疆域,反而要面臨被進攻的壓力。與此相對應的是,趙國可以說是三晉中位置最好的一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成功向北邊不斷擴大自己的疆域,從而成為戰國後期和秦國並稱的強國。




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不僅秦國有商鞅變法,對於其他諸侯國,也在不斷變法圖強。在戰國初期,魏國就是憑藉著全面的變法,從而走向強大,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國唯一的一次變法——申不害變法,可是這次變法只是鞏固韓國君主的地位。相對於秦國、趙國、魏國等國的變法,韓國的變法具有不徹底的問題。並且,對於軍事上沒有徹底變革,加上缺乏名將的率領,韓國在軍事實力上自然弱於魏國、趙國等戰國七雄。



最後,在戰國時期,各國君主的能力也是影響一國實力的重要的因素。在三晉中,趙國出了趙武靈王這樣的君主,通過胡服騎射幫助趙國走向強大。而魏國的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也讓魏國走向強大。與此相對應的是,韓國則缺乏這樣的賢明國君,這也是韓國在三晉中實力最弱的一個原因。總的來說,基於以上內外部的因素,導致韓國的綜合實力明顯弱小魏國和趙國。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坐擁半壁江山的楚國,為什麼讓秦國獲得了天下?
江蘇省一個縣和上海市一個區,名字都是皇帝的年號!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