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得意惟在牡丹 好夢始於遊園——《牡丹亭·驚夢》賞析

得意惟在牡丹 好夢始於遊園——《牡丹亭·驚夢》賞析

古詩詞文欣賞

品讀古典詩詞

暢享詩意人生

每日經典

聆聽最美好聲音

牡丹亭 ? 驚夢

作者:湯顯祖 朗誦:曉敏

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綉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賞析

《牡丹亭》故事,明托南宋,實寫明代。在那個「情」與「理」激烈衝突的年歲,湯顯祖滿腔熱情地歌頌「情」並賦予其異乎尋常的神奇力量,在《牡丹亭》題詞裡面,他寫到「天下子女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種強調超越生死的真摯感情,貶斥封建的道德規範的思想無疑同明代進步思想家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鬥爭緊密相連,表達了當時廣大被壓迫婦女的強烈願望,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作品中充斥著離奇的幻想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在形象塑造上則通過人物的心情與客觀的景物結合,彼此相得益彰,使行文熠熠生輝。這個特點在《驚夢》一折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驚夢》是《牡丹亭》中的第十齣戲,主要描寫杜麗娘青春的覺醒,這是杜麗娘性格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從結構上看,《驚夢》這齣戲分為「遊園」和「驚夢」兩部分;就內容而言,主要寫女主人公杜麗娘的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開始,文采飛揚,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第一曲?【繞地游】:「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鶯兒婉轉的鳴叫把人從夢中催夢,處處春光撩人。「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綉線。」孤零零佇立在重宅深院,沉水香業已燃盡,未做完的針線活也拋在一邊。於是麗娘自問「恁今春關情似去年?」為什麼今年思春的情懷勝過去年?面對大好春光,自己卻被禁錮在深深的庭院當中心情怎能不煩惱憂鬱?而這鳥鳴鶯飛又怎能不觸動少女的情懷呢?

第二曲【步步嬌】寫麗娘對鏡試妝。「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春天裡一條蜘蛛的絲被風吹下來裊裊地飄著,搖曳飄忽的遊絲吹進這冷落的庭院。自然界中的一縷遊絲也被麗娘發覺了,麗娘對春的關切之情躍然紙上。她關注著自然界的哪怕是一絲一毫的變化,她渴望春天的到來,似乎也渴望著擺脫禁錮她的小庭深院。

第三曲【醉扶歸】寫麗娘妝成出閨。「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艷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沉魚落雁,羞花閉月。」你說紅裙衫顯現得色彩鮮艷,嵌著寶石的頭簪亮閃閃,可知愛美是我的天性。縱然有沉魚落雁之美,羞花閉月之貌,這青春之美又有誰來賞識呢?「翠生生」形容色彩的鮮艷。「茜」,降紅色。「艷晶晶」,指光彩奪目。面對丫鬟春香的讚美,麗娘道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我天生的本性就是愛美。女孩子天生是愛美的,有對美的追求,但自己的美麗卻是「三春好處無人見」,無人賞識,只能使魚沉雁落,花羞月閉,這表現了麗娘對青春的珍惜,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個性解放的追求。

第四曲【皂羅袍】這也是歷來最為大眾熟知與傳唱的一段。「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於斷井頹垣。」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奼紫嫣紅」的迷人春色與「斷井頹垣」的荒廢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正如麗娘青春的生命與那陰冷的生活環境。「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優美的景色美好的時光,讓我怎樣面對,那讓人快樂的事情正在誰家的院子裡面上演?「奈何天」,令人無可奈何的時光,表示百無聊賴的思緒。最後一句「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可深閨人領略這大好春色太難了,這句寫出了杜麗娘不滿怨恨情緒的矛頭所向。「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華。「錦屏人」當指那些封建家長。封建家長們把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賤了。這隻《皂羅袍》道出了麗娘對春的愛,對生活的愛也道出了對父輩們麻木的內心世界的嘆惜,他們將滿園春色「都付與斷井頹垣」,他們「忒看的這韶光賤」!

第五曲【好姐姐】寫麗娘因花鳥而觸情。「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蘪外煙絲醉軟。」青山開遍了紅色的杜鵑花,晚春的?的遊絲如煙似雲,火紅的杜鵑、潔白的茶靡報告了春將離去。「牡丹雖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園。」」牡丹雖有天姿國色,可春將歸去,它還沒開放。悠閑的注視著,燕子的清脆叫聲明快如剪,黃鶯流囀的歌聲柔和潤圓。牡丹作為百花之王卻因花開得太遲而沒能佔先,麗娘實際上是用牡丹來暗喻自己的美麗,這就流露出她對虛度芳春的怨悵,有對美麗的青春被耽誤的幽怨和傷感。那成對的鶯燕,更反襯出麗娘的孤獨寂寞。而「閑凝眄」三字,閑閑地注視著,更體現出杜麗娘遊園,原只為消愁解悶,但遊園所見無不增其煩悶,哀怨之情更無法排遣。

第六曲【隔尾】可以用遣愁枉然來概括。「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即使賞遍十二亭台也是枉然,倒不如就此盡興回房打發日子暗自憐。這是內心深處的呻吟也是對渴望獲得岌而受到壓抑的不滿。

朗誦者介紹

曉敏,媒體人,喜歡音樂、讀書,熱愛朗誦,喜歡將文字轉化為聲音,與您一起徜徉在有聲的多彩世界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文欣賞 的精彩文章:

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根雕情緣》水晶

TAG:古詩詞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