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曆六月二十四|關聖帝君聖誕

農曆六月二十四|關聖帝君聖誕

原標題:農曆六月二十四|關聖帝君聖誕


關聖帝君


關帝誕辰有兩種說法。

一:農曆五月十三日及六月二十四日為關帝誕辰;


二:六月二十四日為關帝誕辰,而五月十三日為關平帝君誕。



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民間宗教信仰自漢朝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如媽祖屬於道教,孔子屬於儒教,觀音屬於佛教,神明的界限相當清楚。但是,關帝聖君乃儒、釋、道三教均尊其為神靈者(很多商賈都會去洛陽的關帝閣專門請關公),在儒家中稱為關聖帝君,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稱,佛教以其忠義足可護法,並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護法伽藍神、蓋天古佛,於道家中,由於歷代封號不同,有協天大帝、翔漢天神、武聖帝君、關帝爺、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壯繆、文衡聖帝、崇富兵君等,民間則俗稱恩主公。



關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稱為神,更被歷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聖」。漢後主(260年)追謚關公為「壯繆侯」;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為「忠惠公」;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進封關公為「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8年)復封關公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關公為「義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關公廟;明憲宗敕令重建關公廟;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後敕賜解州關帝廟為「英烈廟」;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陽關帝廟為關公金身加衣飾,任陸秀夫、張世傑為關公左右丞相,岳飛為元帥,尉遲恭為伽藍,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關公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清雍正元年,加封「靈佑」;清康熙時封「伏魔大帝」;1703年康熙親臨關公故鄉解州拜靈題匾;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關公曾祖父為「光昭公」, 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清仁宗嘉慶十八年(1813年)前後、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題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顯」二字,咸豐年間,再加封「精誠」二字,旋又加上「綏靖」二字,亞御書「萬世人極」匾額,同治加封「翊贊」二字,光緒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緒五年(1879年),關公全部長達26字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並勒全國府縣建廟,春秋虔誠致祭。



關公因德乃剛乃正乃忠乃義,由將而侯而王而帝聖。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名冠天下。數千年來以武聖人之尊與文聖孔子齊名,倍受海內外炎黃子孫頂禮膜拜。

「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 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耶 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 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因為商人認為有三,一是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 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 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二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 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因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 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這種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 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帝,且江湖上結義弟 兄,亦必於關帝前頂禮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當代,關公在台灣還有一個 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憂外患之辱,更祈求於忠勇信義的關公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抬出關公的神像聚集民眾以抗外辱。民眾在遇天災、人禍、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葯 ,求他驅災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公保國安民,地方求關公除暴安良。近世自於內 憂外患,一些民眾在逃往台灣時,將關公這一信仰也帶到了台灣,併流傳了下來。當代商賈 興盛,關帝又被尊為武財神,保護工商業的興隆。台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台北泰山鄉加 封關公為第十八代上帝,號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玄靈高上帝 」之號標誌著關公信仰在台灣道教中的升級。關公的忠義勇武仁信等品質集中了中華民 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民眾的社會願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來得到了世人的擁戴, 被歷代加封,宋代封為「顯靈王」,宋徽宗時封為「義勇武安王」。 明神宗時將其神位晉級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 尊關聖帝君」。清代順治皇帝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 佑贊宣德關聖大帝」。


《關帝寶誥》


關聖大天尊。伏魔真上帝。靈著玉泉山。英風常震世。至大與至剛。

浩然成正氣。砥柱立綱常。日月揭心事。頭戴九旒冠。衣穿龍袞袍。


足攝紫雲履。腰懸白玉絛。人間察善惡。雷部與天曹。生殺惟所令。


青龍偃月刃。一念自靈通。不從修證入。非亥亦非牡。太極本無極。


元始肇天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來源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海經 的精彩文章:

中國妖精的進階之路——禍國妖精貂蟬的修鍊法則
楊廣、李世民——被歷史誤解了的兩叔侄

TAG:山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