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司馬懿為何會中「空城計」,臨終前才痛苦地說出,當年的實情

司馬懿為何會中「空城計」,臨終前才痛苦地說出,當年的實情

孔明至出山以後盡心儘力,憑藉過人的謀略,幫助劉備發展出一方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格局,歷經無數的戰鬥美名遠播。

到了三國後期,最受人們傳頌的,應該是他的那一場空城計,不戰而退人之兵,讓精於謀略的司馬懿吃癟。故事看起來驚心動魄,我們也為孔明的計謀所折服,但是實際情況真有那麼簡單嗎。

當時孔明派大部分的士兵,出城護送糧草,城中空虛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和少量的守衛士兵。而這時候突然傳回消息,說司馬懿的15萬精兵已經逼近城門。

如此危急的形勢之下,孔明讓手下打開城門,自己上了城樓,面對樓下無數敵軍,氣定神閑開始彈琴。司馬懿看到這樣一個詭異的場景,心生疑惑也不敢輕易進城,考慮一番之後還是選擇了退兵。

不過咱們仔細分析一下,假如在戰場上你擁有15萬的兵馬,面對打開的城門,難道沒有這個勇氣,派兵攻入城去嗎。

即使害怕有詐,也可以派偵察兵,先去探查周圍的情況,或者讓突擊隊率先進入,仗著自己強大的兵力,應該是有恃無恐的,可是為什麼司馬懿會選擇撤兵,表面來看不應該啊。

後來就在司馬懿快要去世的時候,他回顧著當時的場景,才說出了真相,他說我在魏國這麼多年,一直有人說我居心叵測,懷疑我想奪取皇上的位置,所以我當初選擇撤退,實際上是在保全自己。

我們分析一下當時司馬懿的處境,他這個人的仕途可並不是一帆風順,最開始曹丕在位的時候,非常受賞識,對他予以重用。不過由於過人的才華鋒芒畢露,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

後來到了曹睿時期,面對朝中許多對司馬懿的質疑聲,皇上已經不太信任他了。雖然司馬懿立下過許多戰功,但是有一個詞叫做功高震主,所以不得不防著他。

此時的司馬懿手中已經沒有大權,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估計是沒有好果子吃的。而後孔明率兵攻打魏國,論謀略整個魏國幾乎沒有人能夠與孔明抗衡,只有司馬懿可以。所以這時司馬懿變成了全國上下所依賴的人,重新被任用,還掌握了兵權。

從這個方面來講,司馬懿是真的聰明,孔明存在一天,他就能安穩一天,曹睿不會傻到在這種危急時刻對他動手。兔死狗烹的道理司馬懿非常清楚,當初孔明使出空城計以後,司馬懿早已經看破了。

如果派兵直接進攻,那孔明也就隕落了,接下來司馬懿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相信他能預見自己的命運,所以留下孔明的性命,也是留下了自己的命。這也就是,司馬懿直到臨終前,才和自己的子孫解釋,當年所謂的荒唐決定。

自古以來在皇上身邊做官可是相當危險,沒有才能沒辦法出頭,有才華又怕威脅到皇帝的位置。空城計既能體現孔明的膽識謀略,也能體現司馬懿的審時度勢,通過對舊事的再度分析,我們不得不說情商高的人才能走得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鑒銘心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想大殺功臣,大臣忙喊我有免死金牌,朱元璋:你少看了5個字
大家都知道天下武功出少林,可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原來這麼打臉

TAG:史鑒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