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時代黃河下游的小諸侯國們

春秋時代黃河下游的小諸侯國們

原標題:春秋時代黃河下游的小諸侯國們



淮夷族群

春秋初期的中原,這些地區大多處於黃河下游,土壤肥沃,開發良好,為諸侯列國所覬覦。這個時期最強的主要是傳統老諸侯國,如鄭、虢等國。虢國是正宗的姬姓諸侯國,在西周后期頻繁參加周天子組織的對外戰爭,在軍中積蓄力量,也是在平王東遷而後成為周王室的重要屏藩。而鄭國是扶持周平王遷都洛陽的重要功臣,洛陽距離鄭國又為最近,遂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威。更重要的是鄭國人是最早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先驅三公,甚至與周天子直接對戰,開啟了紛亂的春秋戰國。


根據眾多典籍史書的記載,大部分黃河下游地區,都是說的洛陽以東的地區,這裡有著大量的平原地帶,也是當年炎黃和殷商崛起的地區,應該說這個地區的諸侯國之興盛,是有著絕大先天條件的。在這裡分布著齊魯衛宋陳蔡鄭等國,這些國家中既有夏朝後裔,又有殷商後裔,更有姬姓嫡親,可謂是關係非常複雜的地區。比如宋國所在地,四面皆為平原,地形上最為難守,這本身體現的是周天子對殷商舊族的防範之心。



淮夷族群

而宋國東南面即是當年的東夷和淮夷族群,分散居住,本身又附庸於宋國。再到周邊則是當年參與過周天子八百諸侯會盟的夏商諸侯,比如陳蔡即是如此,但這些小國的力量更為薄弱,常常淪為大國稱霸之戰的借口。因此這些分布於中原的小諸侯國大多推行防禦政策。在宋國的北面和東面則是衛魯兩國,這兩個國家的勢力從始至終就沒有強大過,反而是處處受控的宋國勵精圖治,在春秋的前數十年里發展較為迅速。但宋國與鄭國相鄰,與齊國相鄰,這即嚴重製約宋國的發展。而且宋國地處中原核心地帶,諸侯稱霸之時,往往聯盟周邊諸侯小國對宋國作戰,這就導致宋國始終在春秋戰國時代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尤其是晉楚稱霸的時代,宋國此成為四戰之地,始終無法成為強國。



淮夷族群


至於衛國本身就跟宋國出於同源,只是衛國國君來自姬姓家族而已。由於受到鄭國擴張的影響,衛國也常常與宋國聯盟共同抵禦鄭國。而衛國跟宋國相比,生存空間其實更為艱難,除了受到西方鄭國晉國、東方齊國的控制外,在北方還有不斷侵擾邊境的戎狄部族,到春秋中後期衛國數次被戎狄驅逐,甚至要遭受滅國之災。而東方與齊國臨近的魯國,北靠泰山,東依大海,又是當年周公的封地,處於中原邊界,繼承了周王室的禮樂制度,按理來說是有著成為諸侯強國的基因的。

因魯國自周公之子伯禽開始,就強力推行周王室的制度,此後數代國君皆因循守舊,這就制約了魯國發動變革的積極性,當春秋戰國時代諸多國家開啟變革大勢的時候,魯國依然蝸居在泰山以南的地區,與中原小國共同糾結於國內的貴族之亂,這就顯然落後於戰國時代的社會潮流。更重要的是自春秋齊桓公開始,齊國就屢屢對魯國進行侵擾戰爭,這直接影響到魯國的發展。齊魯雖同為周天子冊封的諸侯,是共同遏制東夷地區叛逆力量的重要諸侯,但最終到春秋戰國而後,國土的爭端,權力的糾紛,終於使得兩國南轅北轍,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跟孔子關係很好的高昭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齊悼公的死挑動了夫差稱霸中原的野心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