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央行十年內第二次加息 堅持漸進有限的利率政策指引

英國央行十年內第二次加息 堅持漸進有限的利率政策指引

英國央行發布的利率決議顯示,自5月份通脹報告發布以來,近期的經濟前景已經朝著MPC預計的方向前進。對於經濟前景向好的預期支撐了此次英國央行加息的決定。不過,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依然堅持了此前的利率指引,表示將會進一步加息,但加息是漸進並且有限的。利率有望逐步上升,但貨幣政策需要「緩步慢行」,而非「全速奔跑」,這樣才能站穩腳跟。

全球央行「超級周」以英國央行實施近10年來第二次加息的結果落下帷幕。北京時間8月2日晚間,英國央行公布利率決議,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以9∶0的投票比列一致同意加息25個基點至0.75%,令市場頗感意外,此前預期加息的投票比例為7∶2。與此同時,MPC以9∶0的投票比例宣布維持國債購買規模4350億英鎊以及企業購債規模100億英鎊不變,均符合市場預期。

對經濟前景信心提升

英國央行發布的利率決議顯示,自5月份通脹報告發布以來,近期的經濟前景已經朝著MPC預計的方向前進。近期的數據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產出量的下降僅僅是暫時的,第二季度正在重新獲得增長動力。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繼續收緊,單位勞動力成本趨於穩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英國央行MPC曾預計將在5月加息,不過到最後時刻依然選擇按兵不動,這主要是受到英國經濟在今年年初表現疲弱的影響。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英國央行對於本國經濟的信心有所增強,認為經濟的下滑僅是暫時性的,並且預計經濟在第二季度的增速將從今年第一季度的0.2%回升到0.4%。

英國央行最新發布的季度通脹報告預計,2018年英國GDP將增長1.4%,2019年將進一步上升至1.8%,而2020年GDP增長或將為1.7%。對於經濟前景向好的預期支撐了此次英國央行加息的決定。不過,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依然堅持了此前的利率指引,表示將會進一步加息,但加息是漸進並且有限的。「利率有望逐步上升,但貨幣政策需要『緩步慢行』,而非『全速奔跑』,這樣才能站穩腳跟。」卡尼說。

此外,在通脹率方面,英國央行預計1年內通脹率為2.15%,兩年內通脹率為2.09%,而3年內通脹率為2.03%。有分析人士認為,英國央行此次選擇加息顯示出,相比可能發生的全球性貿易爭端,英國央行對於通脹加速的擔憂更為突出。對於未來英國央行的加息前景,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鑒於英國央行繼續堅持「漸進且有限」的利率指引,金融市場預計,在2020年前,將有一次或者兩次加息,每次上漲0.25%,英國央行不可能將利率提高至5%或以上水平。英國央行認為,2%至3%的利率對於英國經濟而言是自然的水平。

雙重風險集聚

有分析認為,英國央行再次選擇加息有可能將會在經濟已經很脆弱的情況下,抑制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當前英國經濟正面臨著兩大不確定性和風險,英國脫歐以及全球性貿易爭端。

首先,自英國宣布公投脫歐以來,英國經濟的前景便蒙上了一層陰影。更重要的是,當前距離英國計劃正式脫歐的時間越來越近,但英國與歐盟在關鍵問題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並且英國政府內部的「軟脫歐」派與「硬脫歐」派之間的鬥爭衝突,也為英國的脫歐談判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部分商業團體質疑在英國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之前英國央行提高利率的決定。卡尼在2日公布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談判正在進入關鍵時期,英國與歐盟都在尋求於今年年底前達成協議。「雖然(脫歐談判)潛在結果範圍很廣,但對貨幣政策而言,人們對待事態發展作出何種反應更為重要。」卡尼表示,MPC已經意識到,經濟前景展望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受到家庭、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如何對英國退出歐盟的進程作出反應。

對於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卡尼曾對BBC表示,MPC將在必要的時候降息。卡尼認為,英國脫歐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在那些利率應當降低的情況下,他有信心MPC將會在那個時候作出正確的決定來調整利率水平。

其次,當前全球性貿易爭端的緊張局勢或將對英國經濟造成影響。《華爾街日報》分析稱,英國央行此次作出加息的決定,反映出當前美國與其最大的幾個貿易夥伴之間不斷加劇的貿易爭端並未造成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崩潰的經濟混亂。

卡尼承認英國可能將會受到貿易爭端的影響,並且也理解貿易保護主義升級帶來的影響可能將變得更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儘管全面的貿易爭端升級威脅著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但現在從經濟數據上看,貿易爭端並未嚴重影響經濟增長。

對於英國央行而言,評估貿易爭端的影響可能還為時尚早。卡尼表示,當前英國央行官員尚未發現經濟數據出現任何重大惡化的情況。作為政策制定者,將特別關注有關貿易緊張局勢正在削弱商業信心和打擊投資者的任何跡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報 的精彩文章:

微眾銀行推出智能客服機器人
小微金融的「化學反應」

TAG: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