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融慧金科副總裁張羽:如何合規地把敏感數據創造出商業價值?

融慧金科副總裁張羽:如何合規地把敏感數據創造出商業價值?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8月6日報道(文/張慶)

8月3日,以「智變?新金融」為主題的《獵雲網金融科技產業創新峰會》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舉行。

融慧金科副總裁張羽以《大數據風控如何更好地賦能金融科技》為主題發表演講。張羽認為,大數據風控在真正的金融科技領域裡應用,深層次的碰撞可能恰當其時。在客戶對業務體驗要求越來越高的時候,怎麼用大數據把金融科技做好,讓客戶用得更爽方面看,大數據風控應用這個風口才剛剛來到。

許多比較敏感的數據,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能夠很好地幫助持牌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提升風控、精準獲客,幫助消費者獲得更加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但這些數據如何才能在合規前提下得到充分挖掘,提煉出更大的風控能力?在張羽看來,這裡面還有很多事要做。

融慧金科圍繞金融科技行業痛點,創造了一系列風控產品和服務形態,希望能夠成為金融科技生態的智能連接。融慧金科通過脫敏技術、特徵工程和建模演算法,對C端和B端大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廣泛集成,結合自身在金融領域多年深耕的實戰經驗,形成獨具特色的風控解決方案,輸出給金融機構。實際上,金融機構直接跟大數據公司合作往往非常困難,因為這些數據不可能全部開放給金融機構,而金融機構對大量原始底層數據的清洗、挖掘、建模也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但經過融慧金科的機器學習和脫敏化、模型化輸出,既保證了安全合規,同時使底層數據的風控價值得到了充分挖掘和高度提煉。

此次峰會由獵雲網主辦,銳視角、獵雲資本、獵雲財經、AI星球、創頭條、蜂巢協辦。

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位金融科技行業頂級專家、知名投資人和精英創業者到場,聚焦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資本、產業和生態等話題,共同交流國內風潮下的新變革與新變化,探索狂性科技與理性金融該如何平衡,新技術又將會如何重塑金融未來。峰會現場乾貨滿滿,座無虛席。


以下為演講實錄,獵雲網整理刪改:

很多人說,金融科技的風頭已經過去了,而風控也算是個老話題了,沒有什麼新意。我們(融慧金科)卻不這麼看。最近P2P行業風險高企,除了一些「踩踏式」的連環爆雷,最底層癥結還是資產端的風險把控問題,這當然是一個老話題,但其實在今天,大數據風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深層次的碰撞可能恰當其時。

去年12月份現金貸新規出台,不管是利率從百分之幾百嚴控到36%以下,還是綠色催收的規範化要求,還是持牌機構實質性風控體系的搭建,其實都是在回歸金融本質,風控的核心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們這個時代,在客戶對於體驗要求越來越高,我們怎麼用大數據把金融科技做好,讓客戶用得更爽,其實這個「風口」才剛剛來到。

融慧金科是幹什麼的?就是圍繞金融科技生態的一系列痛點,創造風控產品和服務形態,成為金融科技生態的智能連接。

首先,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很多大數據公司擁有大量用戶的底層行為數據,但這些數據比較敏感,也不具備太高的商業價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金融機構或者金融科技提升自己的風控能力、實現精準獲客和精細化業務運營?

第二層,很多場景方,比如電商平台、互聯網平台,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很多都願意做「金服」。為什麼?產融結合。通過產融結合,能夠促進客戶消費和提升用戶黏性。但「金服」兩字,含金量何其大?高度的專業化金融能力如何快速搭建?

第三層,眾多金融機構,特別是持牌機構,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但要快速拓展互聯網化的線上業務並不容易,中國的黑灰產業很專業,也很敬業,我們的業務放到線上之後,如何確保不被他們玩壞,同時又能給潛在的好人帶來很好的產品體驗?在新監管時代,金融機構建立自己的實質性風控能力非一日之功,如何快速實現「熱啟動」,這是很多金融機構的現實痛點。

融慧金科的核心班底都來自甲方,我們既有在美國運通做全流程數據驅動風控,又有在BAT從事大數據風控的互聯網金融基因。我們擁有豐富的底層數據挖掘、大數據建模、人工智慧演算法技術實踐應用能力、多年金融風控的專業經驗,甚至成熟的信貸管控系統和決策引擎,這些都是我們擁有的核心優勢和現成能力。通過我們的幫助,剛才提到的數據方、場景方、金融方,得到充分、有效、快速的連接。

我們怎樣做數據集成?我們集成了全國最大的智能手機行為大數據、電商大數據、設備安全大數據、社交大數據,以及企業大數據……我們根據金融場景的需要,對這些底層數據進行深度清洗、挖掘、畫像、機器學習和風險建模,實現脫敏化的價值萃取,進而在融慧金科組裝成能夠直接應用於消費信貸和小微企業信貸全流程風控的產品和服務,輸出給金融機構,讓他們得到自己在大數據方面的價值所需和風控能力提升所求。實際上,金融機構直接跟大數據公司合作是非常難的,因為這些底層數據不可能直接開放給金融機構,而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和計算也不是每個金融機構都具備的能力,這恰恰就是融慧金科的價值所在。

舉個例子,在零售信貸領域,我們知道申請人的學歷具有一定的風險區分度。在統計意義上,學歷越高的人,風險水平越低,我們常年在銀行工作,都會有這點觀察。國家認證的學歷,或者說文憑,可以通過官方網站查詢,但是有個問題,線上認證的學歷查詢,查不到小學和初中,同時也只能查到2001年以後的學籍歷史,覆蓋率不到5%,風險區分度也不是特別高,因為我們都知道,「學歷不等於素質」。我們做了一件事,叫做文化水平素質畫像。我們通過對全國智能手機擁有者的行為數據挖掘,開發了一個高達到90%覆蓋率的文化水平畫像。道理其實也不難,一個人的業餘時間幹什麼?在圖書館打發你的時間?你願意為知識付費嗎?有很多行為都能映射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而這個洞察,在傳統金融風控中是無法實現的,所以我們的畫像進入風險模型時,會顯著提升風險區分度,而且是毫秒級的服務。

我們對金融機構的服務方式有三種:

第一,標準化風控產品。也就是子模型的輸出,比如網路借貸的頻繁度和嚴重程度,我們知道哪些是專業擄錢的人,我們知道客戶填些的地址有沒有騙人,這直接反映了還款意願。我們在C端和B端各個維度都有一些精緻的小產品,通過API介面對接給需要這些風控模塊的商業銀行、持牌消金和互聯網金融機構,點到點查詢,非常輕便。

第二,定製化建模服務。很多金融機構說我有大量客戶和大量業務,但是我的客戶和業態形態不是全國的普羅大眾,有我的特點。那麼融慧金科的這些基礎的模塊,如果能夠根據我的人群和業務定製化一下,表現會更好,這就是我們與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剛才提到的文化素質畫像,還有成百上千的其他畫像,我們不會直接作為標準產品來輸出,但可以在定製化建模時作為底層變數,經過機器學習,打包成一個分數,在進一步脫敏的同時,使風險區分度更高,幫助金融機構做好貸前的實時風控決策和貸後的早期預警,更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風控能力。

第三,端到端風控體系輸出。數據不等於價值,模型也不等於風控。真正做好一款產品,在精準獲客時前置風控能力,在產品創意時與核心底層數據的能力綁定,設計出特別精美的、有市場競爭力的、用戶體驗特別好的信貸產品,不僅需要運用好傳統風控的思想精髓,也要充分基於大數據,提升貸前、貸中、貸後全流程的風控能力;不僅包括策略、模型、產品,也包括線上信貸流程系統和決策引擎,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也融慧金科提供的「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低成本快速啟動,高質量精控風險。。

目前,我們的服務對象很多,包括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互金平台的資產端,甚至包括保險公司。保險科技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也是應用大數據精準畫像客戶,給他推薦最適合的產品,不騷擾沒有需求的人,幫助保險公司提高獲客轉化率。

我們認為,做好金融,不管是銀行、保險、券商,還是投資,都要做好KYC。KYC不僅僅是一項監管要求,深入洞察客戶的風險和需求,應該成為我們做好金融的核心能力。從大數據風控的角度來講,無外乎就是兩個事:第一,找到壞人,屏蔽他;第二,找到好人,區分他,在正確的時刻給他正確的產品,提高好人的黏性和體驗,讓我們的金融更加智慧,這正是「融慧金科」名稱的由來。

融慧金科已經進入第二個發展年頭,我們現在已經跟上百家金融機構簽約合作。很多機構都是我們忠實的標準化產品使用者,因為這個合作非常的短平快;也有很多頭部機構非常喜歡我們的定製化建模,因為這是量體裁衣;也有一些跟我們深度合作的夥伴,願意和我們緊緊綁在一起,長久開拓未來,做端到端風控的合作共贏。稍微多說一句,我們的「端到端」合作不是助貸,我們的風控策略和模型完全透明地打開給合作方,因此這個模式的別名叫BOT:一起建設(Build)、聯合運營(Operate)、知識轉移(Transfer)。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實現的不僅僅是端到端的風控合作,更重要的是向金融機構傳遞我們多年積累的風控知識和經驗,讓金融機構在合作過程中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實質性風控」能力。

總之,希望我們的存在,讓金融多一點智慧,讓金融既普又惠,我們是金融科技生態的賦能者和服務者,也是一個智能的連接器。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賽靈思收購深鑒科技,鳴響AI領域洗牌整合第一槍
阿里打假聯盟成員破百 微軟、蘋果、LV加入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