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拍出風光大片嗎?你必須考慮這 4 大問題

想拍出風光大片嗎?你必須考慮這 4 大問題

想把眼前的美好風光拍成風光大片,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至少,你得考慮這 4 個問題:

1. 如何選擇興趣點?

許多教程都有提到過,一張好風光片,必須有一個能吸引人的「興趣點」。別以為這是廢話,在拍攝「大風光」時,缺乏興趣點是十分常見的問題。

事實上,你可能會覺得「面前的整個場景都很好看」,而並不會被某個具體景物吸引。不妨換個方式來思考一下:為什麼你會被這場景吸引?是什麼景物造就了它的魅力?

它可能是日出日落時的霞光;可能是匯聚流淌的溪流;可能是大片野花的色彩......花點時間想想,為什麼你會想拍攝眼前這片風景。很快,一個故事就會在你腦海中形成。

再進一步思考:如果你的故事是關於光線的,那麼光線會在什麼地方最壯觀?是在雲層上,是在水面上的反射,還是被逆光點亮的山體輪廓?

確定了你畫面中「最壯觀,最吸引人」的所在——也就是「興趣點」,再通過取景構圖、調整拍攝角度等手段來讓它更突出。

如下圖,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山峰和它在水中倒影形成的對稱,所以在構圖時採用中心構圖,以儘可能強化這種對稱的感覺:

2. 如何對景物進行取捨?

在進行取景構圖時,決定畫面中哪些景物應該保留,哪些景物應該除去,是一個最根本也最讓人糾結的問題。

比如說,有時候你會想利用身邊的樹枝來玩一玩框架式構圖,但樹枝本身會不會過度分散主體的注意力?會過多阻擋觀眾視野嗎?它應該佔多少畫面比例?用什麼角度拍攝?

時刻記得你想要什麼效果,再根據這個效果來決定景物的取捨。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如上圖所示,以色彩絢爛的天空為背景,樹枝將作為框架,將觀眾視線引向主體——兩個人的剪影。

而很顯然,屏幕最左邊的樹木並沒有起到任何突出主體的作用,反而形成了干擾——粗壯的垂直線條很有存在感,而又離主體很遠。

所以,你不妨通過變焦、靠近等手段將左側邊緣的樹木從畫面中排除掉。

在畫面中添加前景元素,也是一項重要的技巧。

恰當的前景元素,能起到引導視線或強調縱深感、提供空間標尺的作用。尤其是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前景物體會被放大,它的作用會更為顯著,需要你更謹慎地選擇。

當你面前存在一些形式美、有質感的景物,如一塊光滑的大圓石,或紋路、質感明顯的粗樹榦時,可以嘗試把它們當成前景,並根據不同的用途決定它們的構圖位置。

3. 什麼焦距最適合?

新手總喜歡問,「什麼焦距最適合拍風光/人像?」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這取決於你面臨的拍攝實際情況和你的拍攝需求。

比如說,當你需要用很寬廣的視野,來展現山、海、草原等景物的宏大時;當你需要加強「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製造縱深感時,廣角鏡頭都是最合適的。

50mm 則是最接近「眼前所見」的焦距,如果你想最大限度「還原」你肉眼所看見的風光,不妨用 50mm 鏡頭。

50mm 鏡頭很適合拍攝「以小見大」的雋永局部小景;在大光圈下,它的虛化能力也遠遠強於廣角;在干擾景物較多的場景中,50mm 鏡頭用起來也比廣角要方便。

長焦鏡頭則具有一種有趣的特性:「空間壓縮」。它可以幫你把遠處的景物「拉近」;可以縮短不同景物之間的距離。

當畫面中具有大量相同景物時,可以利用長焦鏡頭的這一特性,把不同距離上的景物「拉」到同一平面上,增強其規模感。

4. 應該拍橫幅,還是拍豎輻?

這是一個常見的風光攝影師難題,幸運的是,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你完全可以橫豎各拍一張,看看效果。

你會發現,橫幅和豎輻拍攝的側重點不同,蘊含的情感、氛圍往往也會有差異。

廣袤的大地

悠遠的道路

當然,由於景物在水平方向的豐富程度和變化性更高,對風光這一題材來說,還是橫幅更常用;但對一些特殊的拍攝對象而言,豎輻卻更為適合。

往期佳作·驚艷再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學攝影 的精彩文章:

人像攝影擺姿大全

TAG:天天學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