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特爾10納米處理器再度跳票,或收縮晶元代工業務

英特爾10納米處理器再度跳票,或收縮晶元代工業務

source:pixabay

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線寬(N納米)是製造廠商進行激烈競爭的指標。據行業媒體報道,英特爾將延期到2019年四季度才能夠推出10納米處理器,這引發了業界質疑,即英特爾可能在收縮其半導體製造業務。

據台灣電子時報網站8月2日報道稱,英特爾最初計劃在2016年量產其10納米處理器「Cannon Lake」,但是已經跳票。該公司最新更新的信息,是10納米處理器在2019年四季度之前將無法啟動大規模量產。

據半導體行業人士稱,英特爾公司長期奉行「Tick-Tock」(工藝年-架構年)的技術發展模式,每一次處理器微架構調整之後,英特爾也將會採用更先進的製造流程(更窄的線寬)生產晶元。

然而2014年,英特爾上述的模式出現了變化,當時英特爾按理應該推出14納米的電腦處理器,但是該公司反而推出了採用22納米工藝製造的Haswell Refresh處理器。

後來,英特爾繼續打破甚至可能放棄了「Tick-Tock」模式,因為10納米Cannon Lake處理器再度出現推遲。2016年年中,英特爾按計劃應該量產10納米Cannon Lake處理器,但是其反而推出了14納米工藝的Kaby Lake處理器。

市場觀察人士稱,由於英特爾已經證實了10納米處理器的延期,因此該公司2019年上市發售的第二代電腦處理器可能採用14納米+++工藝流程進行製造。在競爭對手方面,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均在半導體製造工藝方面取得進展,台積電正在進行7納米處理器的量產,三星則在加速開發EUV製造工藝。

行業人士稱,雖然英特爾的10納米處理器出現跳票,但是從晶體管密度等指標看,英特爾的14納米製造工藝仍然比對手的10納米甚至是7納米工藝更有競爭力。業內開始有一些猜測,認為英特爾公司可能會調整收縮半導體代工製造業務。

在最近幾年中,為了利用旗下半導體生產線的產能,英特爾拓展了其晶元對外代工業務,但是市場人士稱,在爭取全球的晶元設計公司和系統晶元廠商客戶方面,英特爾仍然比較吃力。據悉,英特爾半導體代工業務的主要客戶包括LG電子、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銳迪科等。

來源丨騰訊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RI拓墣產業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產品跨界融合,晶元廠商如何降低產品開發風險?
高階手機需求強勁,台積電 7納米前景可期

TAG:TRI拓墣產業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