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明日立秋,吃「三果」、防「三病」,做好4件事,為過冬打好基礎

明日立秋,吃「三果」、防「三病」,做好4件事,為過冬打好基礎

「立秋之日涼風至。」

」,指暑去涼來,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

立秋後,「一場秋雨、一場涼」。

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立秋後,吃水果,宜吃「三果」:

處暑(立秋前的節氣)過,要知道「秋瓜壞肚」,不論是西瓜、香瓜,還是菜瓜,或其他瓜,都應少吃,避免損傷脾胃的陽氣。

吃水果,可吃些有防秋燥的水果,如:

1,梨

立秋後,氣候逐漸乾燥,常會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還會有乾咳少痰的情況。

《本草綱目》中記載:梨可「潤肺良心、消痰降火」。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能緩解秋燥。但,梨性寒涼,不宜一次多吃。

2,葡萄

炎熱潮濕的夏季剛過,體內聚集了很多毒素,且內熱較重、身體睏乏,適量吃些葡萄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有助於促進排毒,消除內熱。

葡萄,是一種很好的秋季水果,能益氣補血、補腦安神、除燥明目等作用。

3,桃

立秋前後,正值吃桃子的季節。

桃子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等營養,有助於緩解便秘。

且,桃子中含鐵量很高,是蘋果和梨的4-6倍,是缺鐵性貧血者較理想的水果。


立秋後,防「三病」,為過冬打好基礎!

夏秋交替之際,氣候變化劇烈,若不注意,很可能會使舊病複發、或誘發新病,所以要做好預防措施。

1,防腹瀉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

立秋後,天氣轉涼,人的食慾會逐漸變好,而脾胃長期處於「虛弱」的狀態,

很容易增加胃腸的負擔,導致腹瀉、嘔吐等。

建議:立秋後不宜大補特補,可適量吃些祛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砂仁、陳皮、馬齒莧、山藥、甘草、蒲公英等,有助於體內祛濕。

為了方便,也可將有祛濕作用的食物按一定比例搭配,製成茶飲,每天泡水喝。

教你製作一款祛濕茶——蒲公英砂仁茶:健脾、祛濕

配料:

蒲公英、薏苡仁、赤小豆、砂仁、茯苓、山藥、甘草、梔子、綠豆、葛根、黑豆、百合、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蔘、金銀花、菊花、紫蘇葉

做法:

1、蒲公英、馬齒莧,洗凈,切段,烘乾,碾碎,備用;

2、薏苡仁、赤小豆,炒熟,碾碎,備用;

3、梔子、砂仁、茯苓、山藥、甘草,烘乾後,碾碎,備用;

4、綠豆、黑豆、芡實、陳皮,碾碎,備用;

5、百合、乾薑、冬瓜皮、淡竹葉、桔梗、人蔘,洗凈,烘乾,碾碎,備用;

6、金銀花、菊花、紫蘇葉、荷葉,洗凈,烘乾,碾碎,備用;

7、取蒲公英、薏苡仁、梔子各0.3g;砂仁、赤小豆、茯苓、山藥、甘草、綠豆、葛根、黑豆、百合各0.2g;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蔘、金銀花、菊花、紫蘇葉各0.1g,做成一個茶包,即可!

蒲公英,被稱為「尿床草」,很好的利尿作用。且,蒲公英有很好瀉火除濕的功效,能改善濕熱引起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砂仁,性溫,味辛,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薏苡仁,《本草綱目》謂薏仁 「 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赤小豆,《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芡實,入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梔子,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可清熱祛濕、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涼血止血、散瘀。

茯苓,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

山藥,《本草綱目》記載,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山藥雖然沒有直接除濕的效果,但是山藥可以補脾,間接的可以讓體內濕氣排出。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2,防暑降溫

立秋後,防暑降溫依然重要。

雖然天氣逐漸轉涼,但白天的氣溫還是非常熱,且有時,暑氣十分逼人。

建議:正確穿「薄衣」。「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 可在早晚時間段穿一件單衣,避免氣溫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捂得嚴嚴實實的。

中醫認為「春捂秋凍」,秋天天氣逐漸轉涼,但室內溫度較高,在室內可少穿些衣服,出門後穿一件單衣,盡量不加外套即可。

此外,含量飲食要少吃,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大多數都是脾胃需索,選擇食物不宜過於含量。

3,防秋燥

中醫認為「秋內應於肺」而肺為「嬌臟」,立秋後,天氣逐漸乾燥,肺氣虛會使身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情緒低落,應做好措施防秋燥。

建議:要注意情緒調節,做到內心安寧、心情舒暢,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應主動排解。

立秋後,在起居方面,應做到早睡早起;過段時間,天氣更涼爽後,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立秋後,謹記「三忌」:

1,忌吃冷飲

立秋後,天氣轉涼,人體為了適應節氣的變化,身體各方面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所以,忌吃冷飲,避免使腸胃受寒,誘發胃腸疾病。

2,忌光腳踩地

立秋後,地面也會變得涼濕,「腳為人之根」,若光腳走路,很容易使足部受涼,讓寒邪入侵,易使舊病複發。

3,忌睡覺不蓋肚子

人的肚臍部位有個重要的穴位,即神闕穴。

秋季,人們易發腸胃疾病,與肚臍受涼也有關係。

所以,睡眠時,忌不蓋肚子,最好保證肚臍保暖,這樣還有助於留住人體內的陽氣。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孩童時期,不睡三覺,不吃三飯,不說三話,讓孩子健康成長!
血壓高的人,身體有這5種表現,控制血壓,謹記晨起「三忌」!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