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粵省事」、「五個一」、「標準地」:改革新名詞 地方放大招

「粵省事」、「五個一」、「標準地」:改革新名詞 地方放大招

近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部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的通報》(下稱《通報》)。28個典型做法,成為首批向全國推廣的經驗。

《通報》中的典型做法共涉及改革的六方面,即改革投資審批等制度、便利企業開辦和經營、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六個方面的案例中出現了大量的接地氣新名詞,比如福建的「五個一」、「並聯審批」,浙江的「多圖聯審」、「標準地」,廣東的「粵省事」,貴州的集成套餐服務等。

地方「新名詞」顯示了新一輪改革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分化的特點下,地方擔當、案例互鑒、因地制宜成為改革探路的有效途徑。

《通報》要求,各地區要主動對標先進,相互學習借鑒,從自身實際出發,銳意探索創新,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面臨的困難問題,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創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創新舉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營商環境是檢驗市場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資本看重的不僅僅是短期的政策優惠,而是當地可以提供的綜合的、長久的、集成的、有利於創新發展的環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地優化營商環境的做法,不僅可以為企業減負,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也可以有效地吸引外資,提升外資利用質量。

福建廈門、遼寧瀋陽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審批階段確定一家牽頭部門,實行「一家牽頭、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由牽頭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嚴格按照限定時間完成審批。

「多圖聯審」是指浙江、湖北武漢將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併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並推行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

浙江積極推進「標準地」改革。「標準地」是指在完成區域評估基礎上,帶著投資、能耗、環境、建設等標準進行出讓並實行對標管理的國有建設用地。土地出讓前,由政府統一組織開展區域評估,研究制定投資、能耗等標準,向社會公告出讓。企業通過對標競價,按照約定條件取得出讓土地,並可選擇常規審批或承諾制審批。截至目前,浙江省累計出讓「標準地」225宗,總面積約8916畝。

在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方面,北京開展小微企業「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專項服務行動,將低壓供電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客戶報裝後無需往返營業廳,由供電企業負責勘查施工和裝表送電。改革實施以來,完成低壓小微企業接電5590家,接電平均用時4.74天。

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關鍵環節。國務院辦公廳曾專門發文部署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體系,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一網),線下「只進一扇門」(一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18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強調,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綜合競爭力、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確定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的措施,以「一網通辦」更加便利群眾辦事創業。

廣東推出集成民生服務微信小程序「粵省事」,首批上線155項政務服務事項,包括駕駛證、出入境證件、出生證、居住證等十大證件服務,社保醫保、住房公積金服務以及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等多類特殊群體專門服務。用戶通過人臉識別等方式完成實名認證,即可全平台辦理一系列民生服務。截至目前,「粵省事」小程序實名註冊用戶達166萬,最高日訪問量達1455.9萬。

廣東省信息中心主任逯峰在媒體上表示,「粵省事」移動民生服務是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首批成果,最終目標是要實現數字政府「指尖計劃」。「指尖計劃」就是要減少環節、減少提交的材料、減少跑動次數、減少部門之間的重複走動和重複提交,建起大數據和雲平台,提升政府對群眾、對社會和對企業的服務能力。

吳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次部分地方的經驗做法,一是體現出改革更有針對性,重點突破,聚焦當前制約市場主體的痛點,以及企業和消費者普遍反映的難點;二是更有操作性,明確具體任務和行動措施,有利於提升政策執行的效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虎牙直播一季度營收超8億,「扭虧為盈」凈利潤超3千萬
D股發行規則明確,申請准入須滿足125萬歐元市值門檻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