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雲是一員頂級大將,為何公孫瓚隨隨便便就把他讓給了劉備

趙雲是一員頂級大將,為何公孫瓚隨隨便便就把他讓給了劉備

關於這個問題,有人可能會說。趙雲之所以厲害,是後來在跟隨劉備的時候打出來的。當時的趙雲,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公孫瓚沒把他看上眼。

但是不對,當時趙雲確實還沒什麼戰功,但是他已經有非同一般的表現。為什麼這樣說呢?

(趙雲)

其一,趙雲投奔公孫瓚的情形,《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請注意,趙雲當時只是個一般的老百姓,但是他受到整個常山郡的一致認可,讓他當頭領。而且跟從前往的人,包括「義從吏兵」。也就是說,既有義氣相投的朋友,也有官吏和士兵,各色人等都有,人數也不會太少。趙雲既然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公孫瓚難道看不出來?

其二,趙雲投奔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說:「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就說你們冀州(常山郡屬於冀州)的人都去投奔袁紹了,你怎麼卻來投奔我呢?從公孫瓚的問話中,其實我們已經看出,公孫瓚是看出了趙雲有不一樣的見識。

其三,劉備在公孫瓚那裡,一眼就看出了趙雲非同一般,極力與他交好。劉備之所以看出來,除了趙雲識見不凡外,還有也可能他當時打仗相當厲害。既然如此,公孫瓚怎麼就看不到呢?

還有人可能會說,趙雲當時離開公孫瓚跟從劉備,並不是直接跟從,而是因為趙雲的哥哥去世了,他要趕回去奔喪,公孫瓚也不能阻攔。

這話看起來有些道理。但是,要知道,奔喪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再說了,哥哥不是父母,用不著守孝三年。即便要守孝三年,如果公孫瓚是很重視趙雲的,三年後,他也會極力敦促趙雲趕回來。但他從此就再也沒有在乎過趙雲了,直到他199年他自焚而死。8年時間,趙雲就一直在家(趙雲離開公孫瓚是191年),他為什麼不召回趙雲呢。

由此可見,儘管趙雲已經表現得非同一般,但是公孫瓚實在是沒把趙雲放在眼裡,而且還不喜歡趙雲。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兩點。

(公孫瓚)

第一,公孫瓚很驕傲,不重視人才。

前面已經說過,趙雲帶著一眾父老鄉親前往投奔他的時候,他說的那話:「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他對趙雲用了「迷而能反」一詞,感覺好像趙雲是犯了錯誤,迷途知返,是投降他來了。從這話語中,可以看出他有很大的優越感。這話讓心高氣傲的趙雲聽了,心裡如何高興呢?公孫瓚這樣做,顯然不是一個重視人才的表現。

公孫瓚不重視人才,還可以找到證明。199年,袁紹攻打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眾叛親離,所有人都紛紛離開他,投奔袁紹,最後他成為孤家寡人,引火自焚。大家為什麼會離開他?就是他不厚待部下的表現。

公孫瓚當時為什麼那麼驕傲呢?因為當時他很有名氣,他的名氣主要是靠兩方面打出來的,一是堅決打擊胡人,二是堅決打擊黃巾軍起義,都獲得了不小的勝利,自己也擁有一大片地盤,被人稱為「白馬將軍」。所以,公孫瓚自我感覺特別好。

第二,趙雲不巴結公孫瓚,甚至公孫瓚認為,趙雲在諷刺他。

趙云為什麼會去投奔公孫瓚?應該就是公孫瓚當時著力打擊烏桓等北方游牧及黃巾軍起義,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一種平亂,維護國家穩定,所以趙雲才會去投奔他。

(劉備)

但是趙雲在投奔他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可能就讓公孫瓚不喜歡。當公孫瓚問趙云為什麼會選擇投奔自己時,趙雲說:「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大家注意一下:其一,公孫瓚稱袁紹為「袁氏」,趙雲稱他為「袁公」,明顯的不巴結公孫瓚。其二,趙雲說「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意思是我們並不是看得上你,是希望你能救百姓於水火(當時公孫瓚逐烏桓打黃巾,看起來確實在救民)。這話公孫瓚聽起來如何高興呢?其三,趙雲提到的「仁政」,恰恰是公孫瓚的短板,在公孫瓚聽來,趙雲這簡直在諷刺他。

為什麼說「仁政」是公孫瓚的短板呢?當時公孫瓚經常縱容士兵搶劫百姓。尤其是對待烏桓,他非常殘忍。因為這事,還與幽州牧劉虞形成鮮明的對比。劉虞是一個典型實施仁政的人,他從不搶劫百姓,注重發展生產,而且寬待北方游牧,獲得了很大的賢名。最後公孫瓚還因為這個,和劉虞大打出手並殺了劉虞。所以說,公孫瓚聽趙雲那麼一說,簡直認為趙雲在揭他的傷疤,他怎麼會喜歡趙雲呢?

而趙雲最終也是看出了公孫瓚不是一個善主,所以才以為哥哥奔喪為名,離開了公孫瓚。

我們最後可以注意一下趙雲離開的時候,對劉備說的話:「終不背德也。」這句話,既表明自己離開公孫瓚,是因為公孫瓚是無德之人。同時也表明,如果劉備將來做有德之人,他一定會去投奔的。因此後來(200年),劉備在徐州表現出很高的德行的時候,趙雲前往投奔了他。

(參考資料:《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戰敗後被俘,為何欽徽二帝與明英宗遭受的待遇截然不同
康熙向曹雪芹祖父許諾,永保曹家百世尊榮,為何雍正卻抄了曹家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