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本煥長老開示:婆羅門子的智慧抉擇

本煥長老開示:婆羅門子的智慧抉擇

本煥長老開示:婆羅門子的智慧抉擇

文:弘法寺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為一婆羅門兒子,當時有一大臣廣聞博學,知識淵博,婆羅門子便在大臣處聽聞吠陀教授,隨後就精通一切以吠陀為主之學問技藝,並因此而深獲上師特別關愛。一次,大臣為觀察眾弟子心性差異,便告訴他們說:「我現在已陷經濟困窘狀態,貧窮無財、一無所有。」眾弟子皆對上師恭敬愛戴,於是他們便開始化緣,並以化緣所得飲食供養上師。誰料上師卻說道:「我無需你們辛苦化緣,如欲真正幫我,則可為我募集一些錢財。」弟子們為難應對:「我們現在無此福報,只能以化緣行乞。供養我們之人實乃微少,若欲在婆羅門中招集財富,我等既無辦法也無能力。」

上師則進一步「啟發」道:「發財一般需通過學問才能得致,怎奈我現已人老力衰,無有辦法再行此舉。」弟子們堅定說道:「如有我們可為你儘力之處,請儘管吩咐。為報答傳法之恩,我們會為你竭盡心力做一切事。」上師這時就故意說出所有想法:「一般心志脆弱、不堅強之人怕難以成辦,但你們還是應當想方設法助我廣集錢財。古人云:『窮婆羅門可偷盜,無財無富即貧窮,無人知曉窺見時,即可竊取他人財。婆羅門依此積財,偷來錢物歸自己,若能親奪眾人財,此乃對師大護持。』」眾弟子聽到後不經觀察,即刻應承下來。而此婆羅門子則素來稟性善良,他聽到上師所說話後即認其並不合理,故而一直未肯抬頭。上師看見後,覺得此人可能尚具一定智慧,便欲親自對其觀察一番:此人是不敢偷竊,還是對我漠不關心?或者覺我所言不如法而不願聽從?我應再三觀察。上師一邊想一邊就對此婆羅門子說道:「其餘婆羅門弟子聽說我貧窮後皆不忍心坐視不管,他們各自都欲發揮自己所能助我一臂之力。而你卻低頭不語,不知你是對我不關心,還是不敢偷盜?你為何沉默不言?」

此婆羅門子誠懇說道:「我實非不關心上師,也絕非對上師貧窮困苦置之不理,我只是覺得上師所說並不合理,因你所說可於誰都無法看見之時、之處造惡業,實際絕無存在可能。對非天、天人、佛陀而言,有何可逃脫他們眼目觀照之事?認為自己造惡別人不知,真乃愚痴之見。你自己就已了知自己為非作歹,這怎能說無人知道?此乃自己親知、親做之鐵定事實。如此看來,這樣行事焉能無有過失。所以我對如此行事毫無興趣,亦不敢恭維上師所定計謀。」

上師聽到後非常高興地說:「你為真正明了如何取捨我所言含義之人,絕不肯為財富而喪失自己智慧,真乃了不起之大智大勇。若一人以無慚無愧心違法行事而得天王果位,還不如自己親捧破舊器皿前往敵人門口討食過活。」

婆羅門子聞言後開始讚歎上師妙計,並高興說道:「所言正是!所言正是!」

本煥長老開示:婆羅門子的智慧抉擇

本煥長老開示:成佛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福德具足,一個是智慧具足。福德是培來的,智慧是修來的。福德多培多得,少培少得,不培不得。智慧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而這些都要在眾生的份上去培的,佛離開了眾生,也就沒有辦法成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她是富可敵國的「苦行僧」,第一位自己剃度的比丘尼
托爾斯泰的成功和高僧的成就有什麼不同?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