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豬仔產前準備以及飼餵管理技術三生孕力寶?豬場管理

豬仔產前準備以及飼餵管理技術三生孕力寶?豬場管理

養殖戶想獲取更大的收益,降低母豬生豬仔時的死亡率,就必須在母豬生產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在豬仔出生後做好飼餵工作。許多養殖戶沒有相關的知識或對母豬生產豬仔飼養不夠重視,導致豬仔存活率很低。這對於肉豬養殖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經濟損失。因此合理的飼養管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豬仔健康成長,才能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一、產前充分準備

大型養豬場需要有計劃的按照批次進行集中性的分娩產仔。這種方式不僅便於對豬仔進行飼養和並窩,還有利於豬仔分群,由多個母豬代養,從而有效提升豬仔的存活率。分娩之前飼養管理人員需要多次的對母豬乳頭以及周圍的皮膚、產床和豬仔保育箱進行消毒處理。因為豬仔誕生後體質較弱,容易受病菌的侵害患病。母豬整個懷孕過程大約需要經歷114天左右,在母豬臨產前2天飼養管理人員需要做好臨產準備,設置相應的保溫措施。分娩當天讓母豬少量的攝取食物或停止餵食,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母豬吃的過飽對產仔造成不良影響。

二、精心接產

飼養管理人員必須在母豬在生產時親臨現場,豬仔誕生後需要及時用毛巾將豬仔口內和鼻外的粘液清除乾淨,使豬仔可以自由的呼吸空氣。然後再應用消毒處理後的毛巾擦拭豬仔的身體。接產的過程中飼養管理人員需要注重斷臍不宜過早,斷臍時間最好是在豬仔出生10分鐘後,以避免失血過多情況產生。豬仔斷臍後需要放置在預先準備好的木箱或者是紙箱中,做好豬仔的保溫處理。如果飼養管理人員發現豬仔存在假死情況,可以在豬仔的鼻子部位塗抹酒精等刺激物,或者是採用針刺的方式刺激豬仔,對處於假死狀態的豬仔進行救治。母豬分娩的前幾天護理工作是非常關鍵的,飼養管理人員必需提升重視程度,做好母豬生存環境的防潮、保溫處理。母豬產仔後需要做好產後護理工作,加強母豬對營養物質的攝入,使母豬體質可以儘早的恢復,避免出現產後感染。

三、早喂初乳、吃足初乳

初乳餵養可以增強豬仔的體質,增強豬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豬仔的存活率。初乳就是母豬分娩後5~10天內顏色為淡黃色的乳汁。這種乳汁與普通乳汁的化學構成有著很大的差異,初乳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其中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免疫球蛋白。初乳的攝入可以促進豬仔的腸道蠕動,能夠較大程度的提升豬仔的體力和產熱能力。所以,飼養管理人員需要在豬仔產後的0.5小時內進行初乳的餵養,幫助豬仔找到母豬的奶頭。每一頭豬仔要攝入超過50毫升的初乳,如果豬仔的體質很弱或從假死狀態中搶救出來的豬仔,需要採取人工輔助的方式,使豬仔的體力在短時內得到提高,做好水分補給工作。

四、巧妙寄養並窩

對剛誕生不久的豬仔進行並窩寄養時,飼養管理人員一定要保證寄養的安全性。因為豬的嗅覺是非常靈敏的,它們可以正確的識別哪一頭豬仔是自己所生的,哪一頭豬仔不是自己生的,識別後會咬逐寄養的豬仔。所以在寄養並窩過程中,寄養的豬仔一定要與寄養母豬所生的豬仔具相同的氣味特點,出生日期相差不能超過5天。將先出生的豬仔放置在後出生的豬仔中進行寄養時,飼養管理人員需要選擇先誕生豬仔中體型較小的。相反則應當挑選體型較大的。寄養並窩對母豬也有一定的要求,即母豬乳液分泌良好、性情溫順、體質強健並有良好的抗病毒能力。寄養的豬仔一定要食用過初乳,這樣才能保證寄養豬仔有較高的存活率。在特殊因素的影響下寄養豬仔沒有食用到生母的初乳,可以用養母的初乳替代。為了保證寄養豬仔與養母所生豬仔有同樣的氣味,可以將其寄養豬仔與寄養豬仔群換群2周左右,使其二者的氣味相接近。

五、防止母豬攻擊或壓死豬仔

初產母豬有時會咬豬仔或攻擊豬仔,母豬在應激時也可能會產生殺仔行為,因此應有專人進行飼養管理,盡量避免母豬受到驚嚇等應激因素。另外母性差的母豬或年老笨重的母豬在起卧時容易壓死豬仔,所以要設置護仔欄和局部保溫箱,在母豬走動或躺下時,豬仔就可以跑進護仔欄避免壓死,而且當豬仔吃奶完畢後,就可以到局部保溫箱中活動和休息。

養殖戶只要做好以上五點就能有效提高豬仔的存活率,極大的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養豬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養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