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它是拍賣市場的明星產品,早在宋代,收藏家就對它愛不釋手

它是拍賣市場的明星產品,早在宋代,收藏家就對它愛不釋手

近年來,亞洲市場的經濟形勢發生著引人矚目的重大變化,伴隨著它的蓬勃發展和迅速擴張,全球的目光也都逐漸投向了這裡。而作為全球增長最快、潛力最大的亞洲藝術品市場,更加無疑是首當其衝。

亞洲藝術品市場深深吸引著全球各界的收藏人士。其中,花觚瓷器市場一直頗受矚目,價格居高不下,是眾多藏家喜歡的物品。

珊瑚地粉彩花卉八寶紋花觚

比如,2018年,珊瑚地粉彩花卉八寶紋花觚賣到3,200.00萬,同年,清代德化窯白釉出戟花觚就以3,217.50萬拍出。

觚(讀作gū),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里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周代滅亡之後,中國進入鐵器時代,秦漢以降製作的銅器相對罕見,三代青銅器逐漸成為皇室貴族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直到北宋時期,由於文人盛行金石考古,三代古銅器開始成為重要的收藏品和研究對象。

《考古圖》中的銅觚

三代銅器由於數量稀少,價格昂貴,因此成為人們身份財富的象徵,在尚古的社會風氣下,古物收藏程度超過前朝,銅觚也作為古董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元代

隨著觚的不斷發展,元代,出現了花觚。它主要流行於明嘉靖、萬曆至清乾隆這一段時期。

早期的花觚人們通常把它描述為「尊」,它是仿青銅器造型的一種陳設用瓷。

隨著瓷器燒造技術的不斷提高,瓷器的造型更加豐富,很多陳設用瓷開始有了一定的實用功能。經過明代嘉靖、萬曆兩朝的發展,花觚的造型也更加多樣化。

圖元臨川窯花觚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起初,花觚除了陳設用之外,民間多用於插花,布置廳堂。花觚的造型雋秀,端莊大方,線條變化十分豐富。常見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兩種。裝飾題材有人物故事、民間傳說、纏枝花卉或是花鳥等。

明代時,觚被更廣泛地稱作「花觚」「美人觚」。

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載:「河南為銅藪,所得銅器盈數車,美人觚一種,大小十五六枚……」 中便出現了美人觚的說法,應是特指細腰撇口樣式的觚,以其形態優美、身段似美人得名。

此時的銅觚主要功能是用於插花及室內陳設,而瓷觚作為銅觚的替代品,其功能自然相類。

明龍泉窯劃花花口觚

插花需以「撇」來使花枝得以舒展,以「直立、收腹」固定花枝根部,而觚的大撇口、細腰、長足的造型非常符合插花器的要求,在明清時期幾乎成為專門插花的瓷器。明文震亨《長物志》云:「銅器可插花者,曰尊,曰罍,曰觚,曰壺,隨花大小用之。」

明末谷應泰《博物要覽》中也記載:「尊、觚、解皆酒器也,三器俱可插花。觚尊口敞,插花散漫不佳,須打錫套管入內,收口作一小孔,以管束花,不令斜倒。又可注滾水插牡丹、芙蓉等。」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仇英《蕉陰結夏圖》中右側有一方形出戟青瓷觚中插一枝花卉。

《蕉陰結夏圖》

從特點可見,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間是鼓腹,下部是鳳尾,器型古樸典雅。我們常見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為貴重。一般都呈現出文飾繁密,層次分明,色彩艷麗,風格硬朗的特點。

清代,同樣沿襲明代用觚陳設、插花的功能。

花觚盛行於順治、康熙、乾隆時期。隨著瓷器從乾隆後期及嘉慶開始衰退,這一品種已漸消失。

紅樓夢中也有類似描寫:「……右邊几上汝窯美人觚——觚內插著時鮮花卉……」觚除插花外也常作為宮室中雅玩陳設之用。

清乾隆古銅彩蕉葉紋出戟花觚

清姚文瀚《弘曆鑒古圖》中,畫面左右各陳設有一瓷觚,可看出左側瓷觚頸部飾有蕉葉紋,右側則為單色釉瓷觚。瓷觚的第三種作用是祭祀用品,明清佛教祭祀用具五供中即包含花觚,五供由鼎一隻、燭台一對、花觚一對組成,其中花觚同樣作為插花器,作供佛之用。

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評論瓷觚:「口大腹小者謂之『花觚』,明制者身段直下,絕無波折。康熙以後則腰際凸起,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

康仿明制粗五彩花者為多,於粗率中更見老橫……」即描述了明清時期瓷觚的大致形狀,身段垂直而下,沒有波折,康熙以後則腰部凸起。

然而明代身段直下的瓷觚是從崇禎時期開始出現的,此前的明萬曆時期也曾出現鼓腹的形制,因而此段文字尚不能概括明清時期多種多樣的瓷觚樣式。

清康熙釉里三色花鳥紋花觚

我們欣賞不同時期得花觚時,可領略到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造型的變化,我們從色彩、胎釉、造型、胎體去辨別不同時期的品種,欣賞它的藝術美感。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舶來品:從玻璃器得窺歐洲藝術風格歷史變遷過程
千年黃楊難做拍:精湛傳神的黃楊木雕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