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白最有爭議的一首詩,大人小孩幾乎都會背

李白最有爭議的一首詩,大人小孩幾乎都會背

唐代是詩詞的搖籃,成就了中國詩壇上一顆顆耀眼的明星,據統計,短短的三百多年間,一共創造了五萬多首唐詩。題材也是多種多樣,有詠物寫景詩、山水田園詩、懷古傷今詩、還有邊塞詩、閨怨詩、愛國詩.....總之生活的悲喜歡樂、四季的春花秋月都可以成為詩人筆下的經典。

說起大唐詩人,」詩仙「李白恐怕是誰都無法忽視的一個名字,一人飲酒醉是他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迷之自信是他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的詩飄逸洒脫、極富浪漫的想像,在樂府、歌行、絕句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有那麼一首詩,流傳範圍極廣、大人小孩都能背誦,卻又是飽受爭議的一首詩,有人平仄不通,有人對裡邊的一個字糾結難明,甚至還傳出了其他的版本,這首詩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靜夜思》: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爭議之一——版本

上面那首是目前最流行的一個版本,還有宋代的一個版本是這樣寫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很明顯現代流行的這個版本要比宋代的那一版更具詩意,讀起來也更加朗朗上口。

但是宋代距離唐代年代較近,宋代人又一直比較推崇唐詩,所以出現錯誤十萬可能性較小,況且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靜夜思》的第一句均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

到了明代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整理與刪補時,《靜夜思》的第三句改成了成「舉頭望明月」,但是第一句沒有變化。再後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中《靜夜思》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卻是「舉頭望山月」。

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里,吸納了明刊《唐人萬首絕句》與清康熙年《唐詩別裁》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從此《靜夜思》才成為在中國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由此看來,我們現在讀到的《靜夜思》已經不單單是一個人的詩人,而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於的美的追求以及創造的見證。

爭議之二——床到底是什麼

古代的床與今人所說的床不同,他有五個意思:一指井台;二是指木質的井欄;三是指」窗「的通假字;四指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類似於馬扎之類;五是取本意,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床。

其實在小時候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是單純的理解為:月光灑在床前,好像鋪了一地霜,我抬頭看見明月,低頭思念故鄉。

不過後來就有人問了古代的窗戶紙又不像現在的玻璃那樣透明,月光可以進到屋內嗎?在加上床的說法不一致,詩人到底是在屋內還是在屋外就很值得思考了。

屋外說的認為:床是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夜裡拿著了小馬扎之類的坐在月光下,吹著習習的涼風好像也不錯。

贊同屋內說的則認為」床「即窗子,月光灑在窗子前,整首詩也比較說得通了。

不過我呢還是受小時候的影響,認為床就是睡覺的床,畢竟有可能人家李白開著窗子睡得覺嘛,月光照進來好像也不奇怪吧。

爭議之三——平仄不通

有的詩友就按照近體詩的格律來給李白的這首《靜夜思》標上平仄了:

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

疑是地上霜(平仄仄仄平)

舉頭望明月(仄平通平仄)

低頭思故鄉(平平平仄平)

這樣一看確實是不符合五絕的格律,有的網友也說了如果是現代人寫了這一首這樣的詩肯定被噴壞了。但是這些基於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的要求來說的。

但其實中國古代的詩歌在體裁上可以兩類:

一種是古體詩,又叫古風詩,它對詩篇的字數、篇幅的張短以及平仄都沒有要求,押韻也比較寬泛,像詩經、楚辭、樂府都屬於古體詩的範疇。

另一種就是格律詩,又叫近體詩,它是指唐代以後的古詩,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又可分為五言和七言。對於結構、字數、行數、平仄或輕重音、用韻都有嚴格的要求。

李白生活的時代,正是格律詩興起、發展還尚未完善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李白寫格律詩或者是古風詩都是有可能,我們在讀李白的詩的時候也不能一味拿格律詩的要求去品讀。

小編的能力有限,如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各位詩友斧正。最後出一上聯:一窗明月陪人睡,請各位詩友賜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對聯 的精彩文章:

蘇東坡最具禪意的一首都送別詩:四方同此水中天
花間派詞人溫庭筠,一首詞道盡閨中寂寞之情

TAG:詩詞對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