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博物館文物介紹——唐代李重潤墓的闕樓儀仗圖

博物館文物介紹——唐代李重潤墓的闕樓儀仗圖

原標題:博物館文物介紹——唐代李重潤墓的闕樓儀仗圖


中國唐代中宗長子李重潤的墓位於陝西乾縣乾陵東南隅。該墓已遭盜掘,仍出土文物1000餘件。有太子哀冊、俑、三彩器和鎏金銅馬飾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墓規模宏大,隨葬品十分豐富。墓內壁畫比較完整,有40幅,分別繪在墓道、過洞、天井、前後甬道和前後墓室牆壁上。題材有儀仗隊、青龍、白虎、城牆、闕樓、樂伎、男僕、宮女等,顯示出李重潤的顯赫地位和特殊身份。如儀仗隊中,永泰公主有12戟,章懷太子有14戟,而李重潤則有48戟,屬帝王一級。儀仗隊有196人,由步隊、騎隊和車隊3個部分組成,陣容龐大,氣勢不凡。還有《架鷹圖》、《使女圖》、《鷹犬畋(tián)獵圖》、《列戟圖》等。《侍女圖》在墓前室,南北對稱,各有宮女7人。這些壁畫色彩絢麗,畫中人物姿態各異,真實地反映了唐代宮廷的日常生活。這批壁畫琳琅滿目,技巧嫻熟,猶如一個唐代地下繪畫展覽,是陝西唐墓壁畫的一次重要發現。


李重潤,本名李重照(後因避祖母武則天之諱,故改名李重潤),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中宗李顯嫡長子,母皇后韋氏(韋皇后)。開耀二年(682年)正月,當時其父唐中宗還是太子,李重潤在東宮殿內出生。李重潤的祖父唐高宗非常高興,在李重潤滿月之日,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淳。大足元年(701年)八月,當時張易之兄弟得幸於武則天,李重潤遭人誣陷構罪,說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議論張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內宮。武則天得知後大怒,於九月初三日,將其杖擊而死(一說逼迫自殺),李重潤死時年僅十九歲。並聘國子監丞裴粹亡女為冥婚,與李重潤合葬。



闕樓圖是懿德太子墓壁畫的一部分。圖中三出闕超越了太子使用二出闕的標準,顯然是「號墓為陵」而依天子之禮構築的。出檐遠,斗拱比例大,使樓闕顯得高大雄偉;闕樓施以紅色,加之主要連接點為金銅飾件,給人以熱烈奔放和金碧輝煌的感覺:總之,巍峨的紅色闕樓圖,反映了皇家建築的豪華氣派和懿德太子生前的顯赫地位。


闕樓儀仗圖共兩幅,內容相同,分別繪於唐懿德太子墓墓道東壁和西壁。均高296—420cm,寬976—928cm,揭取時被對應分為四小幅。畫面壯闊,人物眾多,以山為背景,繪城牆、闕樓和即將出城的儀仗隊。闕,夾門而建,應是宮門前的標誌性建築。圖中此闕為三出闕,即一個母闕,兩個子闕,屬封建帝王等級。儀仗隊分為步兵,騎兵和車隊,侍臣列前,戰旗迎風招展,陣容威嚴,人物極少有相似之處,展示了初唐繪畫藝術的精湛造詣。


畫中闕樓均由屋頂、屋身、平座、墩台(基)組成;屋頂均為廡殿式,也屬最高級別,由於其形象端莊、穩定、尊貴,常被用於主要殿堂。傳說當時的大畫家吳道子喜歡繪這類建築,所以又稱「吳殿」。在屋脊兩端施有鴟尾,鴟尾始於晉代,隋唐時已較為普遍。傳說鴟尾是象徵海中的一種能致雨滅火的神獸,用在屋頂上有防火消災的用意。闕樓屋身的面闊、進深各為三問,四周迴廊環繞。闕樓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用飛廊或城牆與主體建築連結,台基由磚築成梯形,闕樓圖絲絲人扣,雕樑畫棟非常華麗。工匠以林木、山巒為背景,襯托出宮殿宏偉高大、莊嚴肅穆的氣勢。



門闕制度是唐代建築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唐代建築多為土木結構,經過一千多年歷史演變,早已鉛華褪盡難覓其蹤。雖如此,我們仍可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中獲取資料,此壁畫是唐墓壁畫中大量的建築形象的代表,以唐人畫唐景的寫實性,為我們後人研究了解唐代建築,尤其是闕樓建築藝術提供了第一手形象資料。唐人李華在《含元殿賦》中有「左翔鸞而右棲風,翹兩闕而為翼」的描述,而在對唐長安大明宮含元殿的考古發掘中,也找到了殘存兩闕的夯土台基,證實含元殿是有左右兩闕的。由於當時尚未發現唐「三出闕」的形制,所以復原出的含元殿左右兩闕均為單闕。


闕樓圖後面緊接著繪有一幅排列有序、陣容整齊的大型儀仗隊伍的儀仗圖。儀仗隊由196人組成,分為步行儀仗、騎馬儀仗和車隊等三部分。衛士均戴襆(fú)頭,穿圓領長袍,腰配箭囊。其後在三輛豪華的車前,排列著十幾名侍臣,舉遮蔽風、目的傘扇。據舊唐書·輿服志的記載,壁畫所繪的車應屬太子大朝時所用的輅(lu,音路)車。輅車前面有二傘、二圓扇、二長方扇。(《唐六典·尚輦局亦稱傘、圓扇、長方扇為太子大朝所用之傘扇。步行儀仗和騎馬儀仗象徵著太子儀仗的左右衛。所以,這幅壁畫可以說是太子大朝時的情景再現。


這兩幅壁畫場面之宏偉,人物之眾多是唐墓壁畫中極為罕見的。作者將闕樓的比例表現得當,繪製寫實。儀仗圖雖人物眾多,結構複雜,但整體布局卻顯得井然有序,陣容嚴整。畫面色彩也艷而不俗,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讓我們不禁聯想到唐代詩人王維在和賈至合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勢中所描寫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詩句來。眼前浮現出築於高大台基之上的殿堂闕樓,前面的廣場之上,遍立前來朝賀的外番使節,那氣勢是何等的恢弘壯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歷史故事——劉邦殺異姓王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