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戰時期,最難攻破的中國城市,死守七年,直到日本投降還未攻破

抗戰時期,最難攻破的中國城市,死守七年,直到日本投降還未攻破

在戰火異常猛烈的抗日戰爭中,國軍接連不斷地在正面戰場上敗退,最終他們丟掉了北方眾多的領土、丟掉了自己的國都,他們退居到了山城重慶,以這裡當做自己最後生存的資本開始投入了赴湯蹈火的抗日戰爭中,而湖南作為重慶大後方的重要屏障,意義上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湖南戰略地位的崇高

湖南之所以難攻克,是在於它的重要戰略地位,因為湖南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原因,蔣介石特意在這裡駐紮了大軍,開始投入了絕大數兵力的守護起了湖南,這才使得日本人在湖南打得如此之艱難。

如果日本人打下湖南的話,那四川重慶就會直接暴露在日本人的兵鋒之下,雖然重慶周圍有著嚴峻的地勢可以當做倚靠,但是如果重慶失去湖南保護屏障的話,誰也想像不到會發生什麼。

要是日軍在湖南聚集大軍,然後全力攻打重慶的話,很有可能重慶就會在這個過程中被踐踏在日本的炮火之中,到時候山河淪陷、國軍部隊將再退無可退,因為再也尋找不到如重慶這般易守難攻的戰時國都而陷入一片尷尬的處境中。

為了防止日本步兵攻入重慶的野心,在蔣介石的死令下,沒有任何一位國軍將領敢於懈怠,他們都打起了精神,調動一切力量在湖南這片土地上抗擊起了日本人。

在湖南的抗戰過程中一共爆發了七次大規模的會戰,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薛岳以長沙為中心發動的四次長沙會戰,還有兩次分別是抗戰史中最輝煌、最激烈、最令人折服的守城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這兩場會戰最終使得余程萬、方先覺兩位將領躋身進入名將之列,成就了他們非凡的名聲。

最後還有使國軍在正面戰場從下風轉為上風的湘西會戰,當戰爭爆發到這個地步的時候,國軍部隊開始綻放出了他們壓抑已久的光芒。

巨大的武器劣勢使國軍在抗日戰場上連戰連敗

日本的侵華早期之所以如此勢如破竹,是因為他們保持著對中國絕對的武器碾壓。大家試想一下,雖然日軍的武器在世界各大工業國中算不上是最強的,但是他們的飛機、坦克、重炮可不是當時以步槍為主、機槍就算是重武器、重炮極其罕見的國軍部隊可以比擬的。

因此他們在侵華戰爭早期的時候保持了他們巨大的優勢,使得國軍部隊在戰場中節節敗退起來。最後到了1945年的時候,國軍部隊實際上已經裝備了大量的美式武器,日本人的武器優勢不復存在。

再加上日軍部隊精銳損失嚴重、自身訓練跟不上的原因,因此在湘西會戰爆發後,中國軍隊進入了對日軍反攻的階段,國威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宣耀。

我看到很多人說國軍部隊如何如何窩囊,雖然屢次在正面戰場上抗擊日本人,但是每次會戰無論成敗,都以棄土而逃告終,即便是抗日初期戰果最為輝煌的台兒庄戰役,也因為日本部隊的兵威逼迫,而開始放棄了這好不容易守住的國土使無數的百姓變成了日本人的奴役,甚至連自己的國土南京都丟了,因此他們對國軍部隊表示了頗大的怨言。

其實說這些話的人都不太了解抗日戰爭初期的艱苦以及困境,我們就拿抗日戰爭初期最大的會戰淞滬會戰上來說吧,當時蔣介石在上海附近投入了80萬軍隊,日本的軍隊只投入了將近20萬人

單純從人數上來看的話,國軍部隊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但是最後他們卻經歷了慘敗,在這次大戰中傷亡了將近30多萬人,而日本部隊才傷亡了4萬人左右,導致雙方傷亡出現巨大反差的原因就是武器以及士兵素質的問題。

日本早期的士兵是非常精銳,他們的射擊準頭、刺刀近身搏鬥、作戰素養都十分優秀,在侵華戰爭早期的時候,日軍的每一名士兵都號稱著是擁有小隊長能力的。

他們都是日本這個工業國花費多年精力培養出的戰鬥精銳,再加上武士道的影響,他們很多都是不怕死的,於是配合上比國軍部隊好上很多武器的他們,就在戰場上保持了絕對的優勢。

抗日戰爭中工業發達的日本和飽受軍閥混戰的民國

而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一直極力發展工業,到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們已經算得上是老牌的工業強國了,早些年,日本因為國內資源缺乏的原因,他們還不敢隨意地向別國爆發戰爭。

但是自從1931年,他們從張學良手中得到東北之後,日本這個工業巨獸就開始蘇醒了起來,因為東北的資源,日本獲得了它等待已久的生命力,他們的戰爭潛力開始全力發動起來,無數的武器被裝備到了部隊中,這是當時工業水平極度缺乏的蔣介石無法相比的。

而國軍部隊呢?因為一直經歷軍閥混戰的原因,從蔣介石1928年成為中國名義上的共主到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其實還不到十年的時間。

即便後來收服了麻煩最大的北洋軍閥,自身國民政府名下的軍閥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等人也不時和蔣介石爆發矛盾戰爭,再加上一股特殊的力量,使得蔣介石很難集中力量發展國家。

正是因為軍閥的大分裂,實際上蔣介石所能直接掌控的地區只有幾個省的範圍。而在工業方面,民國也是一個非常落後的農業國家,當時的工業是靠少數幾座城市支撐起來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蔣介石號稱是中國的共主,但是從實際的意義上來說,他頂多算是那個時候最大的軍閥,還是一個掌管著工業水平落後地區的大軍閥。

不過在蔣介石絞盡腦汁完成他大一統的時候,他並沒有忽略日本的威脅,從30年代開始,蔣介石就一直不停地從德國購買武器、依照德國軍隊的訓練方法訓練軍隊,好應對日本人,在西安事變發生後,受到形勢逼迫的蔣介石停止了他的準備,然後主動挑起了淞滬會戰。

不過雖然買了不少德式裝備,但是國軍部隊與日軍巨大的差距卻是無法彌補的,所以在日本戰機、坦克、重炮的配合下,蔣介石數年培養的精銳軍隊在淞滬會戰中被打殘了大半數,就連在北伐戰爭中有著虎狼之威的桂軍也因為武器的原因傷亡慘重。

遠在德國的希特勒在此戰過後也停止了向蔣介石出售德式裝備,因此在精銳損失嚴重、裝備又嚴重不足的條件下,蔣介石把國都從地勢四通八達的南京轉移到了地形嚴峻的重慶。

弱國悲哀,以退為進是求存之法

這場會戰使蔣介石明白了自己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差距有多麼巨大,為了防止所有精銳部隊在接下來的抗日戰爭中全部被日軍集中火力給消滅,所以國軍接下來的戰鬥風格變成了:

在正面戰場中不拘泥於一土一地的得失,只求把日軍部隊拖入更大的戰局中,以擴大戰線的方法分化、減弱日軍部隊的正面戰鬥力。

其實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是屬於弱者的悲哀,因為弱小,人們才會選擇這種看似屈辱的方式抗擊外辱,如果從抗日戰爭一開始國力就非常鼎盛、武器非常先進、部隊非常精銳的話,相信當時的人們是不會選擇這種看似屈辱的方式的,但是為了避免所有有生力量還沒開始多久就被全部消滅掉,這種方法是當時不得不採用的。

不過湖南的狀況與其他省份的狀況不一樣,因為湖南身後就是大後方重慶的原因,所以在湖南的戰場上無論出現多大的傷亡,都是不允許士兵們撤退的。

不過湖南的狀況與其他省份的狀況不一樣,因為湖南身後就是大後方重慶的原因,所以在湖南的戰場上無論出現多大的傷亡,都是不允許士兵們撤退的。

因為一旦撤退,當時的國都就會直接暴露在日本人的攻擊下,如果重慶被日本軍隊佔領了,那將會對當時的抗日熱情造成巨大的打擊,如果連象徵著靈魂的戰時國都都守護不了,又如何支撐得起人們對抗日戰爭的信心?又如何使在前線奮戰的抗日戰士們安心抗戰呢?

所以說湖南的戰略位置決定了它的難以攻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湖南才沒有像其他且戰且退的省份一樣被拋棄,在湖南這片土地上,抗日戰士們用淋漓的鮮血和骨肉壯懷激烈地守護了國家的最後一絲尊嚴,在這個過程中,抗日戰士們的貢獻我們是不能忽略的,而湖南的百姓們起到的作用我們也不能忽視,正是因為湖南百姓的默默支持,湖南戰場上連綿不斷的抗戰才能最後得到開花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茶愛生活 的精彩文章:

李白醉酒捧月,寫下一首詩名揚千古,李白大笑著掉進了河裡
他是一名日本演員,卻被日本開除國籍,女兒生下來就入中國國籍!

TAG:綠茶愛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