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紅樓夢黛玉葬花 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紅樓夢黛玉葬花 你不知道的事

原標題:關於紅樓夢黛玉葬花 你不知道的事


紅樓夢中女主人公林黛玉不僅心靈善良,而且還最憐惜花,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裡最乾淨。因此,紅樓夢黛玉葬花中提到三次葬花,分別發生在第二十三回、二十七回和六十二回。三次葬花,葬花人、葬花對象、寓意各有不同。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這三次葬花吧!


紅樓夢中黛玉第一次葬花,是一個「優美的愛情小戲劇」。


當時正是三月中浣、春暖花開的時候,寶玉和黛玉不約而同地對散落的桃花動了憐惜之情。寶玉將落 在滿身滿樹滿地的桃花兜起來,抖落到池中,任其飄飄蕩蕩流出沁芳閘去。而黛玉則擔著花鋤、掛著花囊、拿著花帚,專門掃了,裝在絹袋中,掘了花冢,拿土埋 上。


兩人遇見後,共同將落花掩埋妥貼。其間,因了《會真記》的妙詞戲語,兩人第一次大膽地表白了相互愛慕的情感。寶玉一句「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 是那『傾國傾城貌』」,以及變作忘八「馱一輩子碑」的誓言,使得這個「落紅成陣」的春天在寶黛二人心裡變得格外美麗,格外值得珍惜。


第二次葬花發生在黛玉在怡紅院吃了閉門羹的次日,正是四月芒種節這天。

古時風俗,芒種節這一天要祭餞花神,因為芒種一過,便是夏日,眾花皆謝,花神退位, 需要餞行。正是這樣一個頗具意味的日子,勾起黛玉的傷春愁思,她默默來到和寶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吟出一段如泣如訴的千古佳句。這一次,兩人沒有共同葬 花,卻共同心碎腸斷。


為的是人生苦短、春光易逝,縱有那良辰美景、如花美眷,也終不免落花流水、無可尋覓之時;為的是雖有兩情相悅,卻不免風霜刀劍嚴相 逼、前途歸宿兩茫茫;為的是雙手無法把握自己的愛情與人生,滿懷的愁緒無可名狀。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令人慟絕,竟成為寶黛之間愛情結 局的讖語。



第三次葬花安排在清明節後、寶玉過生日這天,葬花人為寶玉,所葬之花為夫妻蕙、並蒂蓮,同樣別有深意。表面上看預示著香菱遭受妒婦兼悍婦夏金桂的摧殘下的 悲慘命運,實際上聯繫到這天夜裡怡紅院「群芳開夜宴」的場景,則這次葬花無疑暗含了大觀園中如花如夢的女兒們青春、愛情與人生的結局,也就是所謂的「千紅 一哭」、「萬艷同悲」。


這次夜宴在行酒令中掣花簽,牡丹寶釵、杏花探春、老梅李紈、芙蓉黛玉、海棠湘雲、桃花襲人……將每個人的命運與一種花聯繫在一起。

更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是大觀園的女兒們最肆無忌憚的一次狂歡,又是喝酒、又是唱歌,東倒西歪、不拘一格,以至於「大家黑甜一覺,不知所之」。



然而,盛極必衰,自此以後,大觀園裡再無如此歡樂情景了。這竟然成了絕唱。從對美好愛情的憧憬與留戀,到對寶黛愛情歸宿的茫然,再到對群芳結局的預示,三次葬花似乎有始有終,從故事情節的鋪陳上看也似乎比較完備了。


不過,在我看來,恰恰還需要有第四次葬花—寶玉對黛玉之魂的祭悼。《紅樓夢》是寶黛的愛情絕唱,葬花之隱喻貫穿始終。「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 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兩句一則表達了對寶黛愛情悲劇的幽怨和哀愁,二則為他年誰人葬儂作了鋪墊—誰人?自然該是寶玉。「寒塘渡鶴影,冷月葬 花魂」。


這本是湘雲與黛玉中秋賞月時作的聯句,卻暗含了作者對第四次葬花的心理預設。黛玉在寶玉、寶釵完婚的當天含恨離去,凄清哀絕,她的離去在寶玉心靈上造成的創痛,絕不可能如續作者高鶚所描述的那樣淡漠;而對花魂黛玉的結局描述,也絕不可能如高鶚那樣簡而化之。


所以,情理之中,應有一次由寶玉傾心投入的葬花情節。第七十九回說,寶玉知道迎春即將嫁人,越發掃興,「每日痴痴獃獃的」,便到紫菱洲一帶地方徘徊瞻顧, 只見「軒窗寂寥,屏帳蕭然」,「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得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此處,脂硯齋批道:「先為『對境悼顰兒』 作引。」可見早已散落的後四十回中,確有專門章節描述寶玉觸景生情、追懷黛玉的場景。


小編在這裡大膽設想一下:寶玉月夜來到兩人曾經共同葬花的花冢邊,孑然 一身,獨自葬花,當月傷懷,睹物思人,慟絕而吟,從內心深處流淌出對如煙往事的回想,對黛玉音容的思念,對曠古愛情的祭奠,對世俗風刀霜劍的控訴,對人生 真諦的徹悟。這時候,無疑該是全劇的高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網 的精彩文章:

林沖是個什麼樣的人 唯一的一位悲劇英雄
樵夫與赫爾墨斯的故事:貪婪會使人一無所有

TAG:趣歷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