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支付牌照發放重啟?WorldFirst支付許可申請獲央行公示

支付牌照發放重啟?WorldFirst支付許可申請獲央行公示

外資支付機構World First在中國申請支付牌照事宜有了新進展。

7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公布了越蕃商務信息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越蕃公司」)支付業務許可申請信息。

根據申請信息顯示,越蕃公司擬申請的支付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和行動電話支付,擬申請支付業務覆蓋範圍為全國。主要出資人World First Asia Limited出資人民幣1億元,持有其100%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年來,中國支付牌照的發放一直處於「暫停」階段;而World First有望成為第三方支付牌照重啟後首家通過的外資支付機構。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因為目前中國支付市場已經充分競爭,正步入成熟期,讓更多參與者進入的好時機到了;而且監管部門也明確外商投資支付機構准入和監管政策等等。

此外,談及未來支付牌照價格,易觀金融高級分析師王蓬博則向本報記者表示,「不會再往上漲,甚至很有可能往下跌。」

外資支付機構入華

今年5月,WorldFirst向央行提交了進入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申請,央行有關人士表示已經收到了這一申請。

就在兩個多月之後,7月27日,央行上海總部公示了越蕃公司支付業務許可申請,而越蕃公司主要出資人World First Asia Limited出資人民幣1億元,這也就意味著World First可能成為第三方支付牌照重啟後首家通過的外資支付機構。

因為按照以往的慣例,獲得公示的支付機構將進入央行總行審批流程,如順利通過的話將會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

根據公示的申請信息顯示,越蕃註冊地為上海自貿區,主要出資人World First Asia Limited截至申請日止連續兩年盈利。擬申請的支付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和行動電話支付,擬申請支付業務覆蓋範圍為全國。

對於此刻開放外資支付機構入華,王蓬博分析指出,一是因為國內這種支付清算市場已經充分競爭,國內這類公司都很有實力甚至把技術在往外輸出,非常有優勢,不擔心受到外界衝擊。二是央行經過2015年底到現在的整頓,包括從費改、打擊「二清」 、網聯的成立、備付金存繳等等,支付市場已經慢慢梳理好,「打掃完屋子再請客」,讓市場有更多參與者進來的時機已經到了。

寶付跨境總經理林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自2011年第一批支付牌照發放起,一些外資支付企業便瞄準中國支付市場,並開始著手申請中國支付牌照,但當時的監管部門實際上是處於一個摸索狀態。在經歷了7、8年的摸索,支付牌照的經營範圍、支付機構備付金的管理辦法、境內持牌支付機構的戰略方向等的諸多政策調整;中國支付產業正步入成熟期,市場也有了相應的淘汰機制。加之近兩年,監管部門也開始不斷發聲,宣布允許外資在華成立公司,開展清算業務,開展支付業務。

早在今年3月21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8〕第7號》,明確外商投資支付機構准入和監管政策。央行當時亦稱,這有利於營造支付產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支付機構的服務水平;有利於加快中國支付服務市場的改革開放和創新轉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等。

不過,目前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已經飽和,World First勢必面臨一定的挑戰。「這些外資機構申請中國支付牌照。第一步同樣的還是主要服務他們在境外的現有客戶。這些客戶(企業和個人)之前想進入中國,只能與本土的中國支付企業合作,鑒於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的文化差異,溝通成本較高。這一系列的因素阻礙或者延緩了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林勇分析指出,這次對外開放,讓境外支付機構率先和中國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建立聯繫,他們會為境外的消費者或者想進入中國發展的外資企業提供便利;同時,也帶來一股與國內支付機構互相競爭,互相學習的新力量。

對此,王蓬博也表示,World First原先在跨境支付方面有很多客戶,比較先進,拿到牌照以後可能也還是依託原有的業務方向,比如從之前掌控的場景中提煉客戶,做中國國內這些客戶的延伸服務。據悉,6月,越蕃公司宣布推出專為中國跨境B2B企業設計的全新金融創新產品。

支付牌照發放有望重啟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年來,中國支付牌照的發放一直處於「暫停」階段。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更在2016年指出,堅持「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提高質量、有序發展」的原則,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

根據中國支付網不完全統計,目前仍在各地人行網站上公示的「准支付機構」,總數達80多家,最晚一次的公示時間是2015年12月20日的山西星易通匯,此後行業進入整改階段,再無一家獲得公示。

而World First之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審批又是否會加速呢?「不能說加速,但一定會重啟。」王蓬博分析指出,只要有場景,風控足夠好等方面達到央行的要求,應該都可以給支付牌照的。不過,他還進一步向本報記者表示,要注意的是,監管部門也提出要引入退出機制,即使拿到支付牌照,若出現很多違規,支付企業也可能被要求退出相關市場,這種可能是常態化的,有進就有退。

林勇亦向本報記者分析指出,支付牌照的審批不會加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中國支付牌照的審核日益趨嚴,能滿足申請標準的企業不會太多。第二,隨著支付政策的收緊,備付金的上繳,這將考驗支付機構未來的盈利能力。第三,目前市場上現存的牌照依然有250多家,加強和規範管理現有的支付機構,將依舊是目前監管層的工作重心。

與此同時,這兩年來,在監管趨嚴格的背景之下,支付牌照被註銷的越來越多,其價格也持續走高。此前,本報記者從第三方支付牌照轉讓中介還了解到,包含互聯網支付兩項的牌照價格是7億;五項牌照價格是12億元。

那麼,隨著支付牌照的重啟,未來價格又會怎樣?對此,王蓬博表示,個人認為不會再漲,因為現在各個行業移動支付滲透已經很高,再想重新進入一個行業已經很難,也就說「天花板」很快就到了。而且看現在支付機構如果僅做通道的話,利潤空間沒有原來大,甚至活下去就很艱難。總的來說,「支付牌照不會再往上漲,甚至很有可能往下跌,未來通道作用會逐漸減弱,還是要比拼對商戶的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吳麗華 主編:冉學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水皮:2018年是防控金融風險的開始 而不是結束
多家大型P2P陷逾期風波 行業呼籲正能量提振信心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