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最大的帝王陵:歷時130年修建,考古人員試掘三天,匆忙撤走

明朝最大的帝王陵:歷時130年修建,考古人員試掘三天,匆忙撤走

在北京明十三陵中,有一座帝王陵修建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用料最考究,它就是朱棣和皇后徐氏的長陵。長陵是明十三陵的首陵,它是目前地面建築保存最好的陵墓。眾所周知,朱棣一生雄才大略,可也沒有改變他是封建帝王的本質。

從登基的第七年,他就開始了對陵墓的修建。永樂七年,朱棣派出大量堪輿術士在北京周邊選擇萬年吉地,選來選去,最終選擇了天壽山腳下。朱棣認為這裡風水甚佳,非常符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勢呈祥」的經典風水格局。

長陵所在的地方,原名黃土山,朱棣很不滿意,但朱棣一時想不到更好的名字。恰逢朱棣過生日,慶典上大臣們齊呼「萬歲」,朱棣頓時想到了改名「萬壽山」。這裡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面又有龍山、虎山相對,勢如天然門戶。

為了修建這座舉世矚目的陵墓,朱棣動用了無數民力,讓禮部、工部等部門全力負責修建。永樂七年六月,萬事俱備,朱棣下旨修建長陵。長陵總佔地約12平方米,平面布局為前方後圓,僅地宮就修建了耗時四年,而地面上的建築更是到了宣德二年(1427年)才基本完工。不過,由於後來斷斷續續修建了一些建築,致使長陵最終完工歷時130年。

鮮為人知的是,如此一座壯觀的帝王陵,曾差點被考古人員發掘。當年考古人員在試掘一段時間後,緊急撤離,這是為何?

大家都知道,1956年考古人員發掘了萬曆皇帝的定陵。其實,定陵是替代品,考古人員起初準備發掘的是長陵。1955年10月,一份由郭沫若、沈雁冰等人提名的《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被提交國家,很快得到批示。

為了長陵發掘成功,考古隊先期成立了一支發掘小組,負責前期的試掘工作。1955年冬天,在北京天寒地凍的天氣下,一支考古隊來到萬壽山下。然而,考古隊三天試掘下來一無所獲,其中有隊員還感冒了。

長陵發掘難度之大,是考古人員沒有想到了。三天之後,考古人員只能匆匆撤走,最終將定陵發掘。不過,定陵發掘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的遺憾,從此考古界有一條規則,「不主動發掘帝王陵。」

參考資料:《明十三陵之長陵》、《定陵發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宮女們地位非常低下,可為何害怕被皇帝寵幸?原因其實很簡單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何不像朱元璋那樣殺戮功臣?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