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被中紀委清查出來的清官,父親在安徽被稱「青天」,祖父是黨的創始人

他是被中紀委清查出來的清官,父親在安徽被稱「青天」,祖父是黨的創始人

他的祖父,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

一生為國為民,兩袖清風,

他的父親,主政一方,

曾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廉潔奉公,被譽為「人民青天」,

而他是根正苗紅的「紅三代」,

可卻屢遭多次檢舉,

被揭發利用職務之便,

並倚仗祖父、父親之勢,

涉嫌貪污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

他的「貪贓枉法」驚動了中紀委,

明察暗訪後,

中紀委揭開了他背後真實的故事......

他,就是李宏塔

1949年5月,

他出生於北京一個根正苗紅的高幹家庭,

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

父親是北京市第二副書記李葆華,

母親田映萱是長辛店車輛廠黨委,

如此名門之後,

可他的生活卻既不溫馨也不優渥。

那時父親正為新中國的成立,

忙的不可開交,

母親則一個星期只能回家一次,

他出生才19天,

就被送進了一家市民託兒所,

直到6歲才被父母接回家。

可剛結束了孤獨無依的生活,

迎來的卻是粗茶淡飯的日子。

1960年,

父親李葆華調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

當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

家裡生活十分清苦,

飯桌上根本看不到葷菜,

父親常說:「當人民群眾溫飽難濟之時,

幹部絕不允許搞特殊化,

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在變化,

但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能變,

那就是共產黨的宗旨,

這一點如果改變了,那就不是共產黨了。」

(李葆華)

無論職位升到多高,

父親外出始終輕車簡從,

還心繫民眾,經常深入基層調查,

那時文革剛結束,父親頂住壓力,

為4000多名被錯劃的右派平反,

這在全國都是敢為人先的舉動,

因此那時大家都叫他「李青天」。

父親經常給他講祖父李大釗捨己為人的故事,

為創建北京共產主義小組,

祖父從自己120元的薪水中,

拿出80元作為經費,

還向窮學生仗義疏財,

每到發工資時就會領回來一把欠條,

導致家中兒女交不起學費,

冬天買不起煤球,冷如冰窖,

1927年4月28日被軍閥殺害時,

所剩遺產僅1塊大洋。

(李大釗)

祖父兩袖清風、忘我奉獻的革命精神,

父親艱苦樸素、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潛移默化的注入了他靈魂的深處,

他立志要做一個像祖父、

父親一樣正直無私的人。

1965年,16歲的他中學畢業後,

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報名參軍,

告別父母那天,父親語重心長地說:

「要準備吃大苦,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

他牢記父親的教誨,到部隊後主動要求,

分配到貧瘠落後的江蘇河口農場,

當了一名農墾兵,

他犁田、播種、插秧、除草、漚田,

樣樣都干,不怕苦不嫌累,

艱苦磨練下,身高體瘦的他,

竟能挑起100多公斤的重擔。

他還是部隊活動中的急先鋒,

射擊打靶、游泳比賽,樣樣第一,

多次被評為「勞動能手、

射擊神槍手、萬米游泳能手」。

1969年他從部隊退伍後,

和所有人一樣被分配,

他去了合肥化工廠當上了一名普通工人,

當時化工廠技術條件落後,

有害氣體腐蝕性很強,

可面對這樣極具危險性的工作,

他非但毫無怨言,

工作第一天就積极參加操作直到深夜,

班長誇他:「第一天就動起手來,真不錯。」

積極肯乾的他很快成了廠里骨幹,

在班長介紹下,他也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3年10月,廠里推薦他上合肥工業大學,

大學畢業後他仍選擇回原單位,

還是作為一名普通的技術員,

而當時身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父親,

從未開口為他要過一個官職。

五年後,工作成績十分突出的他,

通過差額選舉的方式,

被選為團市委副書記,

1983年10月,才34歲的他,

就當上了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

他從政期間,

從基層幹部做到副廳級領導,

憑的全是自己的勤奮努力和踏實肯干!

而未來的路,

他卻毅然決然選了最難走的那條!

38歲時工作調動,

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安徽省民政廳。

可如此一心為民的他,

卻在2005年,一封封檢舉他:

「利用擔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職務之便,

倚仗其祖父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

其父是安徽省原第一書記、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李葆華之勢,

涉嫌貪污、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

一系列重大經濟問題......」的信件,

擺在了中紀委的案頭,

中紀委震怒:「馬上進行調查!

經主要負責人批示,

未與安徽省有關部門打招呼,

便派出調查組直接赴安徽進行調查。

可中紀委明察暗訪一個月後,

他20年來的工作情況、

他「貪贓枉法」的秘密,

令中紀委都大吃一驚!

舉報中說他開著「豪車」,

可他卻是騎了一輩子的自行車上下班!

在安徽,就連交警都知道,

他這個民政廳廳長,

總是一身便服騎著自行車滿街跑,

廳里幾次要安排小汽車接送,

他笑著說:「我還是騎自行車方便。」

有人曾提醒他:「你這一搞,

老百姓肯定是拍手叫好的。

可廳里的副職怎麼辦?別的廳局怎麼辦?」

他哈哈一笑:「按規定辦,該坐就坐,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騎車是鍛煉身體,

我習慣了,改不掉。」

他的愛人說:擔任領導工作20多年,

他騎壞了4輛自行車,

穿壞了5件雨衣、7雙膠鞋。

舉報中所謂的他的「豪宅」,

是一個不足60平米的小房子!

現在誰會相信,一個廳級幹部,

住的宿舍只有55平方米?

沒有裝修,也沒有什麼傢具,

更沒有現代化的電氣設備。

記者來他家採訪,只見門廳不足8平方,

長方餐桌用手一撐便有些搖晃,

一台老式吊扇在頭頂慢條斯理轉動,

開裂脫漆的床、衣櫃,

都是20多年前結婚時買的,

可他依然捨不得丟棄,

還樂呵呵地說:「那都是正經木板做的。」

客廳被組合櫃、書櫃擠得滿滿當當,

一組三人沙發因地方太小而被分開放置,

他風趣地說:「這樣正合適,

談話可以面對面了。」

記者說:「您這20寸的電視也太小了。」

他幽默地解釋:

「我就喜歡小電視,清晰度好。」

而事實上1989年和1994年,

他兩次直接主管負責,

民政廳機關建房和分房工作。

無論什麼甄選標準,

他都是有十分理由分到一套的,

至少也可以調到面積大一點的。

但是,兩次都落空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直接負責分房,

知道很多同志住房困難,

有的三代擠在一起,

有的年輕人領了結婚證仍然分居……

比了又比,想了又想,

他果斷將自己名字從分房名單中划去。

1998年最後一次福利房分配,

別的同志都為他著急,提醒他:

「這是『末班車』了。」

可他還是不當一回事,

笑說:「末班車上人多,我怕擠。」

同志嘆氣道:

「哎,你怕「末班車」擠,就不怕住得擠。 」

舉報中所謂他挪用「公款吃喝」,

吃的就是街邊小店幾塊錢一碗的麵條!

他住不講究,吃更不講究,

每次下鄉考察到了吃飯時間,

就往路邊小飯店隨便一坐,

兩個饅頭,一碗手擀麵條,再來兩盤素菜,

就是他一頓豐盛的午飯。

在官場上他經常十分心痛地說:

「講好是『四菜一湯』,

端上來的卻是『四盆一缸』,

哪裡能吃得完,一大半都倒掉了.....」

不但浪費糧食,更浪費時間。

是啊!這樣節儉的生活也是他習慣了的。

祖父李大釗衣食節儉,

經常是大餅就大蔥就是一頓。

父親李葆華家中的簡樸,

更讓人難以置信,

房子是70年代的老房,

沒什麼傢具,僅有的沙發坐下就是一個坑。

2000年中央有關部門要為他調房,

他說:「我住慣了,

年紀也大了,不用調了。」

這樣簡樸的家風,讓李宏塔的清貧,

再自然不過,毫無「作秀」之嫌。

「革命傳統代代傳,堅持宗旨為人民。」

這是他自撰的一副對聯,也是他的座右銘。

沒有豪宅豪車,沒有公款吃喝,

這就是真正廉潔奉公的名門之後!

他的家風同樣賦予了他,

「一要幹事,二要乾淨」的為官之道。

他擔任領導工作20多年,

安徽大大小小的村莊都留下過他的腳印,

日晒雨淋的他,不過半百年紀,

頭髮卻已全部花白。

一位老幹部深情地說:「從宏塔身上,

我們看到了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的革命家風,

看到了革命後代的精神風采。」

在他的嘴邊常說的就是三句話:

視孤寡老人為父母,

視民政對象為親人,

視孤殘兒童為子女。

在他面前,

沒有任何民政工作可以摻雜水分,

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他都在鄉下奔波,

每次都輕車簡從,步行進村入戶,

檢查救濟糧的發放情況,

要出存摺核對撫恤金有沒有到位,

從百姓家裡出來,他再到縣市聽彙報,

如此一來,

很多同志都熟悉他的「反方向工作法」,

在他面前彙報,不敢有半句謊言。

而他的辦公室,

也是省協辦公樓最簡陋的,

只有幾個大書櫃,一排舊沙發,

一個脫漆的茶几,來他辦公室喝茶,

很多同事都自帶茶葉,原因無他,

他給的茶葉實在太「劣質」了。

2005年2月19日父親李葆華去世,

有記者問:你父親給你們留下了多少遺產?

他說:我們不需要什麼遺產,

李大釗的子孫有精神遺產就夠了。

的確如此,2008年他從民政廳退休,

舉報人說他擁有「巨額財產」,

而財產公示,

他的存款都沒有超過1萬塊,

可就算工資也應該有一些啊,

他的錢都到哪去了?

民政廳里的同事們人人心中有數,

在每年「送溫暖」、「獻愛心」的名單中,

他的名字都是排在最前面。

最終中紀委針對舉報的調查結果是:

李宏塔不是貪官,而是一個,

跟他的祖輩父輩一樣的清官、好官。

之後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

又用了一個整版刊載了一篇題為:

《在李大釗革命家風沐浴下》的長篇通訊,

並指示要將他作為典型進行宣傳。

面對全國一片叫好聲,卻他淡然回答:

這是為官的本分,公務員就應該這樣做。

2013年3月,

他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兩會」,

將目光又瞄準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他大膽地說:

「中央財政對60周歲以上的城鄉老年居民,

每人每月補助55元的基礎養老金,

不僅低於國家最新的農村扶貧標準,

更是遠遠低於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他建議:從2014年起,

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進行大幅調整,

至少每人每月達到100元,

力爭到2020年達到每人每月200元以上,

從而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

他勞碌一生,

已是花甲之年仍不忘為百姓謀求更多福利!

而今,他仍舊奔走在人民群眾中,

為群眾發聲!

為民請命,當仁不讓,

赤誠於心,忠義長存,

在一些官員養尊處優時,

在一些領導尸位素餐時,

總有像他一樣的人,

堅守內心一方凈土,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宗旨!

鐵肩擔道義,浩氣貫長虹,

這才是真正的黨員精神!

這才是真正的紅色家庭!

這才是當今盛世中國,

所有共產黨幹部的楷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部絕密網 的精彩文章:

TAG:內部絕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