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狂吹最新發動機,被美揭穿:90%配件都來自中國

日本狂吹最新發動機,被美揭穿:90%配件都來自中國

在今年的六月末,日本IHI株式會社向自衛隊防衛裝備廳交付了他們最新研製的XF9-1發動機的驗證機,假若是一切進展沒有問題的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即五年或者是十年以後,這種發動機將會裝備在日本自己研發的戰鬥機上。

誠然,日本是有不少很先進的高技術,就比如說運用在發動機燃燒室葉片上的碳纖維材料,還要一些精密加工,但是只有一兩樣領先技術,對於搞航空發動機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早在幾年前,美國一家航空發動機製造商的管理人員對媒體講過,現如今一台航空發動機不在中國造的是一天比一天少了,至少百分之八十,多則百分之九十的東西都可以由中國生產。而很不幸的是,日本這次把牛逼吹上天的XF-9型發動機,就是有接近90%的配件是來自中國的。

據美國媒體報道,日本發動機製造廠商大規模使用了第三方加工部件。而這些部件本身並非以軍用品名義流入到日本。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調查,這些設備本來是作為日本全日空的航空發動機備件進口到日本,小到各種螺絲,大到外部接線,有幾乎90%是中國的「榮譽出品」。這一消息讓鼓吹「日本完全國貨」的日本媒體瞬間啞口無聲。

事實上,中國航空發動機技術與世界的差距,並沒有成品發動機體現的那麼大。中國航空材料學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可以和美俄比肩。中國從1990年代畫了20年時間,吃透了從烏克蘭、俄羅斯拿到的蘇聯時期全部材料學數據。在國家的驚人經濟投入下,中國幾乎嚴格按照西方標準重新進行了蘇聯做過的全部材料學實驗,摒除了其中的水分,讓國產航空發動機能夠用上貨真價實的優秀材料。而在強悍的材料學背景下,中國的航發部件製造能力也在成指數上升。雖然中國現在依然沒有美國F-119一級的超先進航空發動機,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實際上就是完成設計和把已有部件拼湊成發動機的時間。中國的加工、材料學能力完全足夠支撐這種次世代航發的開發。、

中國航空發動機在近10年的爆炸式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蘇聯的AL-31F發動機是經過長達幾十年材料實驗才得到的結果,而中國愣是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從AL-7到AL-31F這70年的技術跨距,然後在10年內反超了俄羅斯。可以預見,中國會在5年內推出可以堪比F-119的先進航空發動機,10年內追上這一領域最強的美國,讓中國製造真正稱霸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事 的精彩文章:

拼出來國產戰機,除了這個國家,再沒有人有這個本事了!
震驚!這個國家一兩年之內改出四艘輕型航母?不是中國!

TAG:鐵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