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漢會戰後,日軍的槍炮為何都不夠用了

武漢會戰後,日軍的槍炮為何都不夠用了

自中日戰爭爆發到武漢會戰結束,近二十個月的戰爭期間,日本方面不但付出了損傷二十餘萬兵力的代價,而且連續四次追加軍費,軍費累積支出總額已達八十億日元以上,這是日本歷史上四次對外戰爭,即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九一八」事變戰費總額的一點六三倍。

一九三八年,日本的黃金儲備量為十三億五千萬日元,而武漢會戰前後,日本使用外匯結算的進口軍用物資花費額高達九億六千萬日元。

由於出口嚴重萎縮,為彌補貿易逆差,只能動用黃金儲備,這使得日本的黃金儲備由原來的三百八十八噸急速下降到二十五噸左右。

武漢會戰後,日軍的槍炮為何都不夠用了

戰爭的巨大消耗,使日本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消耗使出口產業因原材料不足而生產力下降,出口下降又造成進口原材料的減少,工業生產因原材料短缺幾乎陷入困境,日本國力的窮困已經顯現。

僅就支持戰爭而言,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是首要的,日本感到要滿足戰爭需求已難以為繼。

武漢會戰後,日軍的槍炮為何都不夠用了

開戰之初,原以為動用現有軍需就可以征服中國;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戰費消耗急劇上升,迫使日本政府緊急實施「軍需動員」,即除兵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之外,大批民營工廠也必須參與軍需生產。

可是,儘管如此,生產速度仍追不上消耗速度。「步槍、炮彈都不夠用,買飛機是當務之急,到昭和十三年六月(一九三八年),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

據此,陸軍部上奏天皇說:「雖然官民一致協作,晝夜工作,異常努力地從事各自所擔負的軍需品的整備補給,但由於各種原因……武器、彈藥、飛機、坦克重要軍需品的生產未能達到預期成果,這是非常遺憾的。」

更為嚴重的是,日本的兵員開始發生短缺。侵華戰爭發動後,日本曾大規模擴軍,一九三七年擴編了七個師團,一九三八年擴編了十個師團。於如此短的時間內急促擴編,不得不在民間大量徵用預備役和後備役。

武漢會戰後,日軍的槍炮為何都不夠用了

九三八年下半年,在侵華日軍中,現役兵僅佔百分之十一點三,預備役兵佔到百分之二十二點六,後備役兵已佔百分之四十五點,而補充役兵佔百分之二十點九。這種畸形的兵源結構,嚴重降低了日軍的戰鬥力。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