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後互聯網時代產品-用戶調研的「重要性」

論後互聯網時代產品-用戶調研的「重要性」

「咱們公司這個產品都沒做過市場調研吧,用戶壓根就不買單。」

「用戶來一次就走,整得的跟一夜情似的,產品怎麼做的調研。」

........

想必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和市場的同學經常會吐槽類似的事吧,彷彿一切的原因出在產品的身上。

但我的觀點是:在滿地口號都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後互聯網時代,用戶調研並不會為你產品的成功增加多大的籌碼,甚至是無效、貶值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用戶調研是工業社會的產物,不完全符合信息社會特點;

改革開放後,迫於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得工業製造飛速發展,這時各行業的市場是供不應求的時代,所有的企業以市場調研為核心打造眾多產品,現在看來無疑大部分產品獲得了成功。譬如波導手機、胡志標的愛多VCD等。

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全面步入信息社會後任何行業似乎都是一片紅海,進去的的人出不來,想進去的人無法踏進半步,放眼望去每個行業都是存量市場,同質化嚴重,想依靠市場營銷中的調研做出成功的產品,困難重重。這時靠的是誰的營銷有創意,誰的品牌能夠佔領用戶的心智。譬如千團大戰、二手車平台燒錢大戰等。

第二、用戶的需求都是暗流,只能為你提供膚淺的建議;

為什麼說用戶需求是暗流呢?

舉個例子來講,90年代初期,你問中國內地的一個農夫:如果讓你出遠門去50公里外的親戚家辦件事,你需要什麼工具才能滿足你的需求?

他會回答:我需要一輛馬車。為什麼?因為他對出行的認知只存在馬車,而不知道有汽車的存在。

所以用戶的所提出的需求,大部分只是他的認知,過往的經驗而已。 並不能為你提供任何的實質性的建議,如果聽取了他的建議,可能僅僅是在如何優化馬車的速度上下功夫。

有人就說了,我會根據他的需求挖掘元需求點啊,表面農夫想要一輛馬車,其實他的元需求=想要快。

是的,沒錯。但這種簡單的道理,還需要調研嘛。

第三、現象級的產品靠的是創新,成功的產品拼的是運營;

喬布斯的iPhone,滴滴,位元組跳動的抖音,這些現象級產品都開始如果能夠聽用戶的建議,估計無法生存到現在了。

拿著iPhone去做調研用戶會講:電量耗費太快,兩面都是玻璃不耐摔,你們該學學諾基亞。

滴滴的用戶和司機會說:我這手機裝不上,沒法用,你們要是做成打一個免費電話就可以叫著車多好。

抖音:怎麼一個屏幕只能看一條消息?太不方便了,你們應該做成和快手一樣的。

看到沒有,用戶的認知僅僅存在他頭腦中的看過的聽過的,這裡沒有貶用戶的意思,如果用戶的認知能和產品經理的認知在一個層面,還要產品經理有何用?

反觀模仿抖音的微視,轉轉等產品,模仿喬布斯的雷布斯等等成功上位的產品,擁有強大的運營資源和開展能力,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成功的產品。

綜合來看,在空白市場中開發一款產品,用戶調研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在競爭白熱化的市場中,用戶調研就是一句口號,就像古代大臣對皇帝說的吾皇萬歲萬萬歲,屬於非常嚴重的形式主義。為用戶創造新的價值點才是王道。

當然,我不是反對調研,也不支持唯用戶調研至上,還是需要根據你的行業特點、市場飽和度、團隊能力等綜合考慮。

需要用戶調研:團隊對市場認知度低、藍海市場、無對標競品,運營能力薄弱;

不需要開展調研產品經理足夠專業、紅海市場、運營能力一流;

僅屬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運營職家 的精彩文章:

TAG:運營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