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戰損裝備「起死回生」,這個「兵王」被譽為無形戰場上的「天網衛士」

讓戰損裝備「起死回生」,這個「兵王」被譽為無形戰場上的「天網衛士」

「距開會僅有4分鐘,這可咋辦啊?」

「整不好要出重大通信事故,到時候挨處分是跑不了啦!」

一場重要電視會議通聯突然中斷,某團會場保障室內瞬間亂作一團……

「收發埠連接錯誤,交換埠即可!」噪雜的房間內,一個低沉有力的聲音透射出來,一時間空氣凝固,所有人的眼睛齊聚過來,眼神中有「抓住救命稻草般」的期盼,也有「不懂就別添亂」的煩躁。

「愣著幹啥,按我說的弄!」切換、重啟、通聯……一番精準操作,幾十秒鐘功夫,畫面再次有了顯現。

「通了,通了!」「電台修理技師竟能解決網路故障,簡直神了!」

會議系統恢復時,距開會僅有1分20秒,在場人員無不由衷佩服這位「救火英雄」。

臨場救火,一語定乾坤。這位「高人」不是別人,正是該團被譽為「戰場神經修理師」的三級軍士長——通信修理技師金應超。

老金這次的臨危救急,其實並非「瞎貓碰到死耗子——好運氣」,應該歸功於他入伍前的「偷藝」。

1999年,一次偶然,正值青春年少的金應超初次接觸到了電腦,便一發不可收拾,深深為此著了迷。為了能更多接觸到電腦,當時的小金不僅應聘到電腦城當銷售員,還偷偷向電腦維修員拜了師,學了一手網路技術。

當年12月,金應超便帶著這般「武藝」參了軍。三年士官院校深造,五年老兵班長授道。十年磨一劍,金應超從一名地方電腦銷售搖身一變,成長為通信部隊的裝備維修技工。

由於懂得多、會得精,他還被原成都軍區信息通信主管部門認證為「修理尖兵」,入選「人才儲備庫」,成了「小有名氣」的通修專家。

「雖然兵齡長,金老兵卻能把各類新式裝備玩的轉。」這是很多找金應超修過器材的人,對他的一貫看法。通信裝備更新換代快,幾乎每年都有新的裝備列裝,這給維修人員帶來了不小的考驗。

為了能讓新裝備「病有所醫」,金應超下足了功夫。凡是有新裝備列裝,他都要把自己卯在開發一線,為的就是摸清裝備的每個「神經脈絡」。憑著這股勁頭,老金不僅沒「掉隊」,還成了能夠維修全團所有裝備的「行家裡手」。

「檢驗一個修理技師能力強弱的重要一環,就是看他能不能在殘酷的戰場上發揮『戰地裝備醫生』的作用。」通修所的這條能力審定標準,一直是金應超內心的行為準則。

一次通信對抗演練,某台站通信裝備出現故障,請求通修所支援,金應超火速馳援。抵達任務點後,他才發現,該台站竟處在一片雜草叢生的荒郊野外。「攜帶型裝備,無電源,更無就近支援點,電路故障根本沒法修理。」拆解裝備後,向來「難不倒」的老金這次開始犯了難。

就在金應超犯難之際,草叢中一個煙盒突然引入眼帘。「有啦!」只見他撿起煙盒,抽出錫箔紙,在故障線路間纏繞後,拿起工具包中的火機,「嘭……」火苗竄起,錫箔紙被火焰燒的捲曲,直至融化。線路接通,故障排除,重啟機器,裝備完好如初。

「戰場上臨危不亂,巧妙使用小妙招能起大作用。」在金應超看來,部隊中的裝備修理工與地方上的修理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部隊面對的故障壞境更為複雜。

「不僅修得了通信裝備,家用電器也不在話下。」原作訓股長榮亮的一次親眼目睹,再次刷新了他對金應超的原有認知:一次,他與金應超在修理所探討某電台故障,炊事班的電飯煲不知為啥,突然「罷了工」,一籌莫展的炊事班長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拿來想讓老金診斷診斷。只見老金,左手按鍋,右手拆解,萬用表這試試,那點點,沒幾下,故障點便查找出來。老金手拿電烙鐵,一番操作,竟讓電飯煲「起死回生」。

「修裝備的老金,竟然也能修家用電器。」自從有了這個「絕技」,慕名而來的戰友讓修理所變得「門庭若市」。電腦、調音台、空調、電視機……凡是電器有了故障,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送到通修所,准能修好!

出名後的金應超,成了團里的「香餑餑」,各類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跨區機動演習,他是先遣分隊成員;汶川抗震救災,他是乘直升飛機率先挺進重災區的通信保障成員……這些年,老金大大小小參加了10餘次演習演訓活動,多次抗震救災通信保障任務。

重災區前沿、演訓場一線,老金不僅見證了團隊各類急難險重任務的完成,也見證了部隊轉型改革的堅實腳印。

作者:王亞飛

本期編審:楊彪

責任編輯:李勝子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jbcdfs)

本平台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部戰區 的精彩文章:

我的班長是「武狀元」
帶你體驗「95後」的「魔鬼周」

TAG:西部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