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吃完飯就想拉便便,是怎麼回事?

一吃完飯就想拉便便,是怎麼回事?

便秘對身體非常不好

但是一吃東西就想拉便便

也不好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吃完就拉,是不是一點營養都沒有吸收?

吃完飯就產生便意,並不一定影響身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因為剛吃進去的食物還在胃部進行消化呢,拉出來的是之前的食物殘渣。

但是,如果吃完飯不到兩分鐘就想便便,可能是以下原因:

01 慢性結腸炎

食物進入胃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而引起胃結腸反射,結腸蠕動增加後就會產生排便感。

應對方法:積極治療,日常飲食選擇容易消化而且刺激性小的食物為宜。

02 腸易激綜合征

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也就是檢查不出任何毛病),但是卻表現出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改變等癥狀,典型的「一吃飯就想上廁所」的現象。

應對方法:看醫生,並找出腸胃不耐受的食物,盡量少吃或避開。

03 排便習慣

「便意養成系列」。人的日常排便習慣是可以訓練的,如果習慣性飯後排便,那時間長了身體會形成條件反射,只要一進食就產生便意。

應對方法:另設排便時間,慢慢改掉飯後立刻排便的習慣。

拉肚子,要不要立刻去醫院?

大多數人都嫌麻煩,於是很糾結這個問題:去醫院吧,可能也沒什麼大問題,也就普通的拉肚子,那豈不會費錢費精力費時間?不去醫院吧,萬一有個什麼大病,耽誤了該怎麼辦呢?

怪就怪導致拉肚子的原因是在太多:

例如:細菌感染、腸胃功能失調、腸胃炎、痔瘡、腫瘤等等。有問題不嚴重的,也有病情很嚴重的,難以判斷。

不過,若拉肚子時還出現這些癥狀,就應該去醫院了。

1.劇烈腹痛

明確腹痛的範圍:是左下腹、左上腹、右下腹還是右上腹,又或者是肚臍周圍痛等。

辨別腹痛的頻率:隱隱作痛、一陣陣地痛、脹痛還是絞痛等,反覆發作還是漸漸減弱或增強。

看醫生時,準確描述出腹痛的具體情況,有利於病情診斷。

圖片來源於網路

2.長時間腹瀉

腹瀉這種事情,每人每年總有那麼幾次,多數可以自行痊癒。

但是,如果腹瀉較頻繁,一天內出現3次以上暴發性腹瀉,應該立刻去看醫生。

3.大便中帶血或黏液

痔瘡導致出血多數出現在擦便便的紙上,量很少;克羅恩病導致的出血程度也較輕;潰瘍性結腸炎則可能是膿血狀的出血。

平常大便中也有黏液,但是不明顯,如果看到明顯黏液,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或細菌感染導致的。

以上癥狀出現時,應該及時看醫生。

4.體重莫名減輕

反覆腹瀉可導致體重減輕,加上食欲不振,整個人會變得憔悴消瘦;但腫瘤患者也有短時間內體重明顯下降的表現,需要引起重視。

偶爾拉肚子沒什麼大事

但如果經常拉肚子

還是找個時間

跟醫生約個會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新健康 的精彩文章:

怎麼才能像大S那樣白到發光?可能只有這「一步」之遙……
高溫最大的好處·很多人不會用!

TAG:健客新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