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流失日本的蘇東坡畫作,罕見現身!

流失日本的蘇東坡畫作,罕見現身!

在6月初,一條消息引起文化界巨大關注。

那就是,佳士得拍賣行徵集到宋代蘇東坡畫作《枯木怪石圖》,估價最少4.5億港幣。

作為「公認不超過3件的蘇東坡傳世作品」之一,《枯木怪石圖》的現身,無論在業內還是業外,都將引起高度關注。

《枯木怪石圖》

蘇東坡,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

世人對蘇東坡的詩詞、書法作品耳熟能詳,東坡故事亦是家喻戶曉,古今中外仰慕蘇東坡的人更是不可勝數。

「一肚皮不合時宜」的東坡先生以縱橫恣肆、曠達高邁的詩文馳名青史 ,留下不少詩詞名作。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還是一位畫家和繪畫理論家。

但是這位北宋大文豪的畫作,流傳在世的真固是鳳毛麟角。

目前來說,公認的東坡畫作真跡只得兩、三幅。

《瀟湘竹石圖》

一是《瀟湘竹石圖》,藏於中國美術館。

一幅是佳士得此次徵集到的《枯木怪石圖》,在私人收藏手中。

另有傳台北故宮亦有一幅,但未能確認。

其中,這三幅中民國時現身、後流失日本的《枯木怪石圖》,近幾十年來可謂赫赫大名。

蘇軾一生,幾遭貶謫,在錯綜複雜的宋王朝政治鬥爭中飽嘗仕途的滋味,憤懣不平之氣交織於心,發諸毫端,借詩畫以泄胸中盤郁。

這幅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蘇軾的人生哲學。

《枯木怪石圖》是蘇軾任徐州太守時,在蕭縣(今安徽省)聖泉寺繪的紙本墨筆圖。

《枯木怪石圖》資料圖片局部

畫面很簡單,畫中繪有一枝枯木,虯屈的姿態有如扭曲掙扎而生的身軀,顯示出了無窮的活力,氣勢雄強。

樹腳下有一怪石,石狀尖峻硬實,石皴卻盤旋如渦,方圓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轉,造成畫面的運動感,更能顯現出此石頑強的生命力。

東坡居士曾曰「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他求的境界非形似,是神似。

《枯木怪石圖》局部

宋代《梁溪漫志》談書畫時,說:

「書與畫皆一技耳,前輩多能之,特遊戲其間……東坡所作枯木竹石萬金爭售。」

說明蘇軾畫作在宋代之時,已經極為有名。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此畫清初藏黔南王沐府,或是在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流入日本。

《瀟湘竹石圖》局部

據傳,北洋政府管治之時,《枯木怪石圖》與《瀟湘竹石圖》皆為方雨樓所藏,兩畫皆被一名叫白堅夫的人買下來。

這個白堅夫,後因日子拮据,把這兩幅東坡真跡都放售出去。

他曾留學東瀛,太太又是日本人,《枯木怪石圖》相傳賣了給日本藏家,收藏於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籟館。

此後一直未有消息,直到現在來到佳士得手中。

那麼為何這幅畫讓人心存疑慮?

我們不妨從宋人的記載中尋找蹤跡。

宋代鄧椿《畫繼·軒冕才賢》中開篇即記蘇軾之枯木怪石:

(蘇軾)高名大節,照映今古。據德依仁之餘,游心茲藝。所作枯木,枝幹虯屈無端倪。石皴亦奇怪,如其胸中盤郁也。

宋代《春渚紀聞》則記有:

東坡先生每為人乞書,酒酣筆倦,多作枯木拳石以塞人意。

從這些宋代筆記中,可以想像蘇軾枯木圖世間傳本之多的原因所在。

《枯木怪石》局部 劉良佐跋語

這幅畫鑒定關鍵除了畫作本身,更在於米芾題詩與劉良佐題詩是否真跡。

因為畢竟流傳至今的以東坡為名的畫作雖有數件,但並無一件真正讓人完全信服之作,可資對比的標準件幾乎不存在。

但米芾字就不同了,可資對比的標準件實在是太多了。

對於其後的米芾之跋,一些書法界人士認為用筆飄忽,少意氣,或與畫作同樣存在真贗之疑。

《枯木怪石圖》卷 米芾名款題跋

還有就是題跋內容隻字未提蘇東坡:

芾次韻:四十誰雲是,三年不制衣。貧知世路險,老覺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風雅伴,歲晏未言歸。」

要知道歷史上米芾與東坡相知相交,互相推崇,唱和極多,居然一字不提東坡,內容也與《枯木怪石圖》幾無關聯,不得不說是頗為奇怪。

關於這幅畫的真假,業內收藏家顯然認為這不重要:

《枯木怪石圖》自從被貼上蘇東坡的標籤,是不是真跡已經不重要,因為現在也找不到更好的『蘇軾畫』來替代它……然而相比較而言,這件作品是最為可靠的。

《枯木怪石圖》流失海外,幾乎無人得見,在千年亂世中倖存下來,如今很可能回歸故土。

佳士得今次拿到了《枯木怪石圖》,其巨大的文化價值勢必會成為拍賣史的高峰,再度震憾藝術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點收藏 的精彩文章:

小知識,如何看顏色來辨別青花瓷的朝代
國家欲出價1萬收回重寶,主人轉身竟拍出1800萬高價!

TAG:懂點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