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親子陪伴,不僅僅是「在一起」

親子陪伴,不僅僅是「在一起」

親子陪伴,不僅僅是「在一起」

文 / 紅黃藍教育專家:王晶

一提到「陪伴」,幾乎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第一個反應都會跳起來,我們要工作呀!尤其爸爸們更是怨聲載道,剛結婚時發誓「我負責賺錢養家,媳婦負責貌美如花」,但自打有了寶貝,立馬淪為「不僅負責賺錢養家,還要加上受氣挨罵,哎!只為一個目標,讓寶貝快快長大!」當父母容易嗎?都快累成狗了,還要陪伴,難道下了單位的班,還得繼續上家裡的班嗎? 看著這些拖著一臉疲憊的父母,讓我不禁擔心起來。這樣的狀態,何談高質量的陪伴?

一、正解什麼是「陪伴」

談到親子陪伴,許多家長都會說,就是多陪孩子玩兒唄,我已經做得很好啦!沒與寶貝有分居兩地,肯花錢給寶貝買好吃好喝好玩具、帶寶貝出行遊玩見世面、陪寶貝讀書……能做到這些的家長值得肯定,但與寶貝「在一起」就等於陪伴嗎?顯然遠遠不夠。親子陪伴不是目標,只是方法和途徑。目標是什麼?目標是通過父母或親密的撫養人陪伴寶貝,與之建立一種特殊的關係,這種關係被稱為親子依附關係,也稱為親子依戀關係,下文中使用大家更為熟悉的「親子依戀」這個概念。

親子依戀從出生就開始了,嬰兒依賴於媽媽(及親密的看護人),來滿足生理和情感的需要。你會深刻的感受到,寶貝一出生就本能的、像迫不及待要吃奶一樣,努力尋找並渴望得到擁抱、親吻這樣的親密接觸,尤其是在感覺餓了、渴了、不舒服的時候,或感覺到威脅和壓力的時候,這種要求就更加強烈迫切,只要一抱起寶貝,哭聲就減小了,再加上溫柔的撫摸,寶貝就平靜了許多,這也是生存的需要。

日積月累,寶貝與媽媽構成了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情感紐帶,在彼此互動中,內化形成了關於「自我」和「他人」的認識與思維模式,每個寶貝的這種模式都不相同,長大後,依據這種模式做為藍本去處理人際關係,簡單地說,就是寶貝不斷參照幼年與看護人的互動模式去嘗試與他人相處,與環境互動。

親子依戀關係不僅影響寶貝的心理健康及社會性發展,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社會技能,並且對大腦發育、智力、語言、肢體發展都會產生影響,乃至對未來婚姻都有預測作用。總之,嬰幼兒的大腦是被更成熟的父母的大腦塑造著,而看護人尤其媽媽的看護行為,甚至可以影響大腦體積的大小。養育方式的不同構成了不同類型的親子依戀關係, 其中有積極正向的安全依戀,也有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的不安全依戀。

二、陪伴方式有不同 依戀類型差異大

依戀類型的差異與媽媽及親密撫養人的個性特點、童年經歷,嬰幼兒的個性差異,婚姻的變化,家庭新成員的出生,家庭經濟的明顯波動等有關係, 但最主要的還是親密撫養人,尤其媽媽的陪伴養育方式對其影響最大。

我們一起看看親子依戀關係與陪伴人,陪伴方式的關係。親子依戀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安全型親子依戀;一類是不安全型親子依戀,不安全型里又分成三小類。

1. 安全型的親子依戀

媽媽能夠敏銳地覺察寶貝身體、情緒的變化,能讀懂寶貝非語言的各種信號,比如能通過哭聲來判斷寶貝是餓了渴了、還是身體哪兒不舒服、還是有點無聊寂寞想要大人抱一抱。嬰兒的發育尚未成熟,很難做到等待,如果媽媽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並及時回應,寶貝會獲得「媽媽這裡是安全的,媽媽是可信賴的,我是被人關注的,我是被愛的」的感受。媽媽情緒穩定,並對孩子同樣的行為反應一致,不因自己情緒變化對孩子忽冷忽熱。與寶貝建立這樣的安全依戀關係後,即便媽媽偶爾或短暫沒有回應、滿足孩子,孩子也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為他有安全感,不會因短暫的無回應而大哭大鬧 .。

2. 不安全的親子依戀分成以下三種

  • 焦慮矛盾型依戀關係

媽媽或看護人喜怒無常,對待寶貝的態度完全看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對寶貝充滿愛心、耐心,情緒一上來誰也攔不住,對寶貝粗暴急躁,大喊大叫,寶貝不知道下一秒媽媽會做什麼,這些過激行為會造成寶貝情緒焦慮,因此他們也學會用過激的行為獲得媽媽的關注,經常用大哭大鬧來要挾看護人。媽媽也會常常抱怨:這個寶貝真難帶,軟硬不吃。

  • 忽視型依戀關係

媽媽與孩子相處甚少,時常忽視寶貝的存在,或在陪伴中缺少互動,經常拒絕寶貝親昵的行為。媽媽常說:「哎呀!累死了,別煩我了,自己玩一會兒吧。」寶貝逐漸認識到,我的行為沒有得到回應,以後就減少甚至不做這樣的行為。多數這樣的媽媽因童年也有類似的經歷,成長在缺少母愛和溫暖的家庭,當她面對寶貝伸手要抱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對待,所以逃避。

  • 紊亂型依戀關係

看護人對待孩子有暴力行為,對寶貝造成的傷害非常大,寶貝感覺非常的害怕,久而久之面無表情、甚至抑鬱。

親子依戀小測試

您一定想知道自己和孩子建立的是哪種依戀關係吧?快來自檢吧。 「陌生情景實驗」是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您可以嘗試按以下步驟設置情景,觀察記錄寶貝的行為情緒, 對照分析。

測試步驟:

步驟情景觀察1媽媽和寶貝進入陌生的環境

2媽媽自己坐一邊,寶貝獨自遊戲寶貝是否能把媽媽做為安全港灣,觀察寶貝在陌生環境的狀態3陌生人進入,和媽媽交談寶貝對陌生人的反應4媽媽離開,陌生人安撫不開心的寶貝寶貝是否有分離焦慮的情緒,程度怎樣?面對陌生人的反應5媽媽返回,和寶貝打招呼,在需要時安撫寶貝,陌生人離開寶貝和媽媽重聚的反應6媽媽再次離開寶貝是否有分離焦慮的情緒,程度怎樣7陌生人再次進入寶貝能否接受陌生人的安慰8媽媽返回,和寶貝打招呼,在需要時安撫,幫助寶貝進入遊戲狀態寶貝和媽媽重聚的反應

  • 安全型親子依戀

只要寶貝看見媽媽在旁邊,就敢於去探索未知的事物,玩玩具,跑來跑去。但媽媽離開後,寶貝會表現出不安,甚至哭泣。當媽媽回來時,寶貝會撲向媽媽,讓媽媽抱,媽媽抱起後,很快安靜下來平復情緒,又開始玩了。對陌生人表現警覺與怕生,只是遠遠的看,但有時也試圖接近並向陌生人表示友好。因為孩子與一個或多個親密撫養人形成了這種非常親密的、依賴的、信任的關係,孩子會把看護人做為安全港灣,當看護人在身邊時,充分的探究行為會促進孩子的感官及運動等能力的發展,讓孩子的行為更加主動,從而獲得身心更好的發展。

  • 不安全之焦慮矛盾型

一進入新環境,寶貝就表現出緊張痛苦,死抓著父母的脖子不撒手,對新環境新玩具沒有興趣, 逗引也無濟於事,寶貝始終守在媽媽身邊。當媽媽離開時,會十分沮喪大哭大鬧,當媽媽回來時,寶貝表現很矛盾,想讓媽媽抱,當媽媽親近,寶貝又拒絕媽媽,又推又打媽媽,彷彿在說「你怎麼把我扔了,你不要我了,我恨你。」 對陌生人不主動接近,表現消極。

  • 不安全之忽視型

寶貝一進入新環境就開始玩,不太注意媽媽是否在身邊,媽媽的離開也不掀起寶貝內心的波瀾, 繼續玩自己的,媽媽回到身邊,不看媽媽,而是尋找玩具,也不急於去擁抱迎接,寶貝與媽媽親密的接觸少,貌似寶貝很獨立不粘人,其實是一種迴避和忽視。對待陌生人出現也無特殊的反應,甚至比對媽媽還表現出好奇和想親近一些。

  • 不安全之紊亂型

在陌生情境下,寶貝的行為表現為雜亂無章, 缺乏目的性、前後不連貫,混合了前三種依戀方式, 常處於茫然無助的神情,這種狀態是最焦慮無序的。通過自檢,希望家長們積極調整自己、改變自己。

有這樣一句話,「孩子99%的成功源於父母1% 的改變」,說的就是父母與孩子未來的關係。給孩子高質量的互動和人際關係體驗,用敏感、溫暖、一致的教養方式,幫助孩子有歸屬感,支持他們語言發展,自由探索,重視情緒情感的發展,與寶貝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為寶貝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孔子網 的精彩文章:

為人處事,別輸在說話上!
走遍生命的山山水水,微笑的人生最美

TAG:中國孔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