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樂者敦和·大音煌盛——徐匯藝術館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 多媒體技術復活飛天、鼓樂

樂者敦和·大音煌盛——徐匯藝術館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 多媒體技術復活飛天、鼓樂

「禮者天地之別也,樂者天地之和也」,「敦,大也。煌,盛也。」正因為中國古代對禮樂文化的重視和傳承,石窟壁畫中才出現了如此絢爛的伎樂圖像;而當這些壁畫逐漸消退,留存在我們文化基因里的,也正是「樂」的精神。敦煌是絲綢之路上聯結東西方的重要節點,敦煌石窟中留下了多民族融合發展的珍貴史料,承擔著華夏文明與域外文明交融的歷史使命,此次專題展覽,是音樂的迴響,更是歷史的迴響、文化的迴響。

高科技復原敦煌人物,超高清還原壁畫實景,多感官體驗動態樂舞,新媒體打造全息舞台,徐匯藝術館與敦煌研究院攜手合作,用今天的技術手段與千百年前的藝術審美髮生碰撞,賦予伎樂圖像以新的生命,讓那些經歷了時間之手的靜態圖像動起來,幻化出美輪美奐的樂音和舞蹈,讓觀眾在多感官體驗的震撼中體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這種傳承對當下的深遠影響。

(全景圖,手機橫移過來觀看)

上海徐匯藝術館於2018年6月9日起舉辦「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此次展覽是首個敦煌樂舞專題展,喚醒沉默千年的古代壁畫,帶觀眾領略敦煌樂舞的魅力。

亮點一:對敦煌壁畫樂舞進行專題梳理

首次以專題的形式呈現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像,梳理各個時期的樂舞類型、藝術特色及其形成原因,通過伎樂圖像的流變反映時代更迭、民族交融、文化傳承。歷時千年的敦煌石窟壁畫是一部圖像史,徐匯藝術館希望以樂舞元素為切入點,深究其背後反映出的文化信息,把那些對於今人來說已經非常陌生晦澀的壁畫藝術轉換成展覽語言。

蜃舞童戲

亮點二:影視級別的製作,多感官體驗

展覽在動態虛擬洞窟中首次使用影視級別的製作,運用CG技術復原人物形象、由真人動作捕捉技術百分百提取舞蹈動作,讓二維的壁畫形象動起來,同時保留線描的藝術美感,最後藉助全息投影完成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做到「從壁畫中來,再回到壁畫中去」,此般具有沉浸感的製作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在要音樂創作上選用了來自榆林窟第25窟觀無量壽經變中的樂器配置,儘可能在想像中去達到那個理想中的梵音世界。

亮點三:原創性探索,突破性創新

從選題到最終呈現共經歷了兩年籌備期。無論是對伎樂內容的整理,還是對古老壁畫進行新媒體轉化和再創作的嘗試,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一方面壁畫中的樂舞失傳已久,那個曾經恢宏絢麗的伎樂盛景究竟是何模樣,只能從現存的壁畫和零星的文獻中去尋找蛛絲馬跡;另一方面,這樣古老的圖像要如何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新媒體表達,沒有現成的案例可資借鑒。

走進二樓展廳,動畫人物「化生童子」突然從樂器背後鑽出,再跳入另外一件樂器上,每接觸到一件樂器,就會發出相應的聲音,跟隨童子的指引,可以在輕鬆有趣的氛圍里欣賞和了解這些樂器。唐浩介紹,這種「動起來」的效果是藉助於軌道鏡技術,該技術用一台投影儀結合旋轉鏡面折射以靈活實現動態呈現,過去曾局部運用於舞台表現。這也是該技術第一次應用於滬上展覽中,該部應用立體投影軌道鏡技術的作品「蜃舞童戲」是由旅美獨立動畫藝術家胡一凡導演與其團隊完成。

胡一凡在其團隊內的二維動畫師潘亭鈺、三維動畫師楊雋、協力楊晨歆的協作下完成了這不立體投影軌道鏡影像作品「蜃舞童戲」。她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在她的心裡唐代藝術是千年華夏文明中的「文藝復興」:其表現不僅僅是人本與享樂的凸顯,各種宗教的本土化和融合也超過之前的任何一個時代。她創作的化生童子生於蓮花是世間最純凈的化物,其真來自於未被污染的內心。葯叉屬天龍八部,是天國之中地位卑賤的小神靈,他們面目猙獰或醜陋,身形肥胖或五短,空手揮舞或手持簡陋樂器,但這光怪陸離的舞蹈才是宗教繪畫中立足於大地的真人。她在被邀請創作敦煌樂舞展覽的數字藝術投影的那一刻就決定將要做的將是人性,將敦煌壁畫中隱藏的人性抽出並展現出來時才有可能能玩味千年前的人心。

9月初,胡一凡的另一個展覽「貓的白日夢」將在上海好久不讀城市書店與大家見面。

亮點四:專業人士的傾情參與

除了認真做好基礎內容之外,如何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對這些壁畫圖像進行轉化和創作,成為了一個更令策展方頭疼的問題。所幸,徐匯藝術館得到了許多專業人士的支持:左左多媒體工作室的左煥琨老師、上海音樂學院的陳強斌老師、上海大學的歐陽鑫勃老師、東華大學的林峰老師和陸雲飛老師以及同學們、舞蹈導演孫鵬老師、酷維阿團隊的夥伴們……如果沒有他們,這個展覽將遠遠不是現在所呈現的樣子。他們都是出於對敦煌藝術的熱愛和對新媒體展示的熱情,來協助完成這次展覽創作的。

此次展覽是一扇窗,它將為人們打開窺探中華文明千年流變的時空隧道。展覽期間還將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名師講座、脫口秀、美術館裡上美術課等各類公益性的主題活動,豐富觀展體驗,傳播藝術知識,弘揚民族文化,讓藝術不再是那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幫助百姓真正走近藝術,讓每個人都可以近距離地接受藝術的熏陶,成為文化藝術的受益者。展覽免費對市民開放,將展至2018年8月31日。

胡一凡

動畫導演 獨立動畫藝術家

現居紐約

主要經歷:

1986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

2000~2004年畢業於武漢市第49中高中部

2004~200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腦動畫藝術專業,學士學位

2008~2009年就就職北京水晶石影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導演/視覺總監

2009~2013年自由職業:導演/美術導演

2013~2016年畢業於紐約Pratt Institute視覺藝術專業,碩士學位

2016年以自由導演以及動畫藝術家身份工作生活於紐約

廣播電視及相關專業培訓情況:

2004~200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電腦動畫藝術專業,學士學位

2013~2016年畢業於紐約Pratt Institute視覺藝術專業,碩士學位

主要業績 :

2017

與Brian Greene合作概念動畫短片《Our Weird Quantum World》

電視節目《Anne》片頭,概念設計

停格動畫《Love is Love》導演/製作

愛奇藝網劇《河神》動畫導演與自由動畫製作

安卓奧利奧系統系列動畫,2D動畫導演與流體動畫設計

2016

視覺短片《Quantum Entanglement》導演

IF新年短片《Happy Newyear 2017》

VR概念項目《PFDA X》視覺導演

個人動畫短片《Blind Eyes》

特邀短片放映:LIAF 2017

最佳短片入圍與放映:Indie-Anifest 2016

最佳動畫短片: CC Film Wednesday

最佳獨立短片入圍放映:2016Animation BlockParty

最佳LGBT短片: Paris Play Film Festival

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Barcelona Planet Film Festival

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放映:SHORT to the Point

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Los Angeles Cine Fest

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Miami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放映: Moving Pictures Festival

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放映:Mew York Film Screening

個人動畫短片《ThankYou Very Much_R.I.P Jolyne》

兒童場特別放映「生命與死亡」:Internation Festival of Children

兒童場邀請放映(2~6歲)「愛」: Spain Children filmFestival

最佳短片提名: Barcelona Planet Film Festival

60秒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放映: Miami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2015

製作2016百威風暴電音藝術節開幕電影History of Beer

2011

參與制作 公益動畫《地球保護日》導演

製作實驗動畫短片《線體》

參加加拿大NFB實驗動畫放映單元

2010

《山西印象》歌舞及民俗文化晚會導演

2008~2009

參與制作《深圳大運會吉祥物宣傳片》中擔任美術總監與執行導演

參與制作 北京科技館球幕動畫電影《24節氣》中擔任美術總監

參與制作 湖北省博物館弓形屏紀錄片《辛追夫人》美術總監

參與制作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弧幕影片《長城》中擔任美術總監

參與制作 倫敦奧運會運動項目說明動畫《奧運ABC》中部分項目導演及美術設計

參與制作 2010南非世界盃部分吉祥物動畫動畫導演

2007~2008

參與制作紀錄片電影《大明宮》,實拍組執行美術

2007

在校製作動畫短片《南希的早晨》

榮獲 北京電影學院第七屆學院獎「最佳導演獎」

榮獲 入圍斯圖加特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2006

實習於微軟數字藝術實驗工作室。以美術導演身份參與數字實驗短片的藝術創作。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東方哲思的「日月光華」:中國當代藝術展亮相威尼斯
6.30 一顆糖·藝術的生活展,將花植藝術融入生活美學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