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耳炎不可怕,放鬆警惕不可要!

中耳炎不可怕,放鬆警惕不可要!

你好,我是爍媽

鼻腔護理專家

兒童鼻炎腺樣體肥大引起的鼻部不適

關注爍媽可以找到答案哦

中耳炎,中耳炎患者中有1/ 3是在1歲左右得的。寶寶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三大炎症之一。據統計,3歲的寶寶中有80%以上得過。

中耳炎就是中耳發生了炎症,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中耳炎常在感冒時發生,鼻子和咽喉發生炎症後,細菌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而引起炎症。有發燒、耳痛、耳聾等癥狀,也有耳流膿的。發燒時可用冷毛巾在耳後冷敷。

急性中耳炎應根治,否則就會轉成慢性中耳炎。轉成慢性中耳炎後,耳朵就會不斷流膿,即使平時止住了,在患感冒等疾病後,又會再次流出,而且會伴隨耳部劇烈疼痛。寶寶患慢性中耳炎,可能會導致耳聾,所以需要特別注意。不管是急性還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都要禁止游泳。

如果寶寶晚上突然哭鬧、發燒、情緒變差,還將頭亂搖時,就可能是患了中耳炎。洗澡時耳內進水,未能予以及時處理,再加上隨便抓搔等,是中耳炎的誘因。如耳朵內流膿,則肯定是中耳炎。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胸悶、耳閉塞感、聽力減退,可伴耳鳴,並有自聲增強現象(即別人講話聽不見,而自己講話覺得聲音很大),有時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改善。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癥狀是耳悶,有堵塞感,病人常常形象地比喻就像耳內堵塞了棉花,甚至有聽力下降、間歇性耳鳴的癥狀,發病前多有感冒史。如果發現寶寶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就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滲出性中耳炎急性期尚可有輕微耳痛,慢性者無明顯不適,容易被忽視而延誤診治。

寶寶中耳炎治療是否及時、徹底與聽力的關係很大。如果寶寶中耳炎在發病1周內及時治療,只有5%的寶寶聽力受影響。如果3周後還未徹底治療,約30%的寶寶聽力受影響。反覆發炎的寶寶,50%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失的程度不等,為20-60分貝。

防治護理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掌握中耳炎的預防方法與護理措施:

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寶寶,應遵照醫囑應用抗生素,最好連續使用1周,有高熱者可同時酌情用退熱葯。按醫囑每天給寶寶耳部上藥,但在滴葯前應先揩去耳道內的膿液。滴葯時,使病側外耳孔向上,讓耳葯在耳道內滯留數分鐘,以易於進入中耳內。在鼓膜沒有癒合之前,應避免水進入耳道。

寶寶感冒後,父母應該用乾淨手帕或紙巾幫助其輕輕擦去鼻腔分泌物。患有感冒或者鼻炎等寶寶因不會正確擤鼻,致使鼻涕倒流,反覆刺激腺樣體,使之病理性增大,時間久了就會患上中耳炎。可以推薦您給寶寶使用兒腺舒套餐,洗鼻+滴鼻可以改善鼻涕倒流,有助於倒流的鼻涕或者炎症分泌物排出,兒腺舒貼可以整晚的溫和舒緩,寶寶患有中耳炎,寶爸寶媽們可以為寶寶安心使用。

寶寶若反覆發作化膿性中耳炎可能會影響聽力,故必須注意預防。在哺乳期,喂哺時應避免奶汁流入耳道內;睡在床上愛哭的寶寶,要防止淚水流入耳內;常常感冒的寶寶,不要用力擤鼻,以免影響耳咽管。不要用尖銳的器物為寶寶掏耳朵,如發卡、牙籤、火柴棍等,稍不留神就會刺破皮膚和耳膜,從而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如寶寶洗澡時耳內灌入了水,應及時用棉簽或棉球吸出耳內污水、並滴入抗菌眼藥水,以防中耳炎的發生。

在發生急性傳染病期間,必須注意保持寶寶鼻腔和口腔衛生,以防中耳炎的發生。按期接種疫苗,降低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的發病率,這也是防止中耳炎發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患有中耳炎的寶寶們,吃的東西一定要注意,下面的吃食不要給患者吃。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薑、花椒、芥末、良姜、蔥、蒜等。這些食物溫熱辛燥,化火傷陰,會使患者內熱加重,易使中耳炎加重。

發酵物:這類食物有一定的致敏因素,食用不當可讓人體發生過敏反應,加重中耳炎癥狀,發物主要包括魚、蝦、蟹等海產品,此外,雞蛋、香菜也應少吃。

肥膩厚味食物:這類食物容易聚濕生痰,助熱化火,造成體內濕熱內盛。

生冷飲食:中耳炎患者不宜多吃冷飲,如冰凍飲料、冰涼果品和冰激凌等。

熱性補藥:中耳炎發病時不宜吃熱性補藥,如人蔘、鹿茸、肉桂、牛鞭、附子、大補膏等。

堅硬難咬的食物,如花生仁、西瓜子、開心果、硬油餅、油條等。這些食物難以咀嚼,會加重中耳炎疼痛。

魚腥食物:中耳炎飲食還應該禁忌海鮮等魚腥食物。這類食物有一定的致敏因素,食用不當可讓人體發生過敏反應,加重中耳炎癥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臣堂爍媽育兒有方 的精彩文章:

TAG:保臣堂爍媽育兒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