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8墜毀背後,有一個俄羅斯版「人定勝天」的故事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作者 張仲麟】
莫斯科時間8月4日早晨5點,在北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萬科爾油田(vankor field)附近發生一起米8直升機相撞事故。一架裝滿了油田工人的米8撞上了先前起飛的米8所掛載的貨物,導致墜毀並起火。所幸掛載貨物的米8及時拋棄了載荷,平安降落。失事米8上共有3名機組與15名油田工人,18人全部遇難。或許有讀者要問了,這看起來只是運送工人,運輸設備啊,怎麼就動用直升機打飛的呢,打飛的多貴啊,為啥不能開車呢。這故事得從頭說起……
俄羅斯米8墜毀現場,為遇難者默哀
事故發生在萬科爾油田附近,萬科爾油田是俄羅斯最大的油田之一,於1988年勘探發現,儲量約為38億桶。但恰逢蘇聯末年,整個蘇聯都處於風雨搖擺之中,哪怕有個大油田,那也顧不上去開採了。一直到進入21世紀,緩過氣來的俄羅斯才終於有精力開發萬科爾油田,順便把將企圖染指萬科爾油田的寡頭尤科斯給安排了下。同時中國也入股萬科爾油田項目中,中石化佔有10%的股份,其產出的石油有一部分將供應給中國。就這樣,萬科爾油田的開發算是走上了正軌,走上了日產51萬桶油的康庄大道。然而,在這康庄大道之前是一條異常崎嶇的道路。
萬科爾油田所在地
萬科爾油田……啊,季節錯了
這地形配合西伯利亞凍土層著下想要修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是挺困難的
萬科爾油田在北西伯利亞,距離莫斯科約3000公里,而距離最近的一個居民點有180公里,且靠近北極圈,地處嚴寒地帶,在此不得不佩服蘇聯末年布爾什維克們的奉獻精神,在這惡劣自然條件下為國家勘探出了一個大油田。然而在西伯利亞這個見鬼的地方,冬天可以達到零下三四十度,呵出一口氣都能凍出冰渣;開春時凍土層融化,又變成一片澡澤,而想要排干公路下凍土層的水,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想在這種地形上造出一條耐用的公路,那得付出極為巨大的代價,成本上百倍於普通公路,我國類似的地質條件為青藏高原凍土層。對於俄羅斯的土地與嚴寒,我想76年前的古德里安是最有發言權的了。
沒錯,這就是西伯利亞的公路,開春後凍土化了就放棄治療了
常在西伯利亞走,哪有不翻車
哪怕號稱通過能力最強的履帶車輛也免不了翻車,真有些同情古德里安的虎豹們
對於西伯利亞開拓油田來說,那簡直就是要從上千公里的深山老林里建設個新天地。蘇聯時期布爾什維克中有著無數的保爾柯察金,共青團員們揮灑著汗水,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寒帶上燃燒著自己的青春,愣是為他們的祖國建設出了一片新天地。當然,人相對於動物最大的優勢就是會使用機械,雖然西伯利亞只有一條鐵路,連鐵路網都沒,地理條件又極為惡劣。但是,為了建設國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於是蘇聯為了開拓西伯利亞就誕生了很多怪物車輛。
這個畫風還算正常
「我們蘇聯人就是這麼開拓西伯利亞的!」
號稱地表最強的DT30全地形車,看著就充滿了暴力美學
哪怕沒有路都能開的螺旋推進車
就算有著怪物一樣的全地形車,也依然無法徹底征服西伯利亞的地形,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走地面走天上了。蘇聯時期有著大量的直升機投入到西伯利亞的開拓之中,畢竟使用直升機運輸有著以下優點:不受地面地質條件限制;對起降場地要求少,可以吊運大型設備。畢竟如果使用固定翼飛機對西伯利亞進行運輸,要開荒先得弄出一條幾百米的跑道,而這條凍土層跑道如果遇到開春了變成一片泥濘了,飛機起降時的麻煩不僅僅是輪胎陷入泥里了,更可能是摔個狗啃泥……所以使用直升機來建設西伯利亞就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了。而回到萬科爾油田,看看萬科爾油田周邊的地形,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用直升機運輸人員與設備了。
怕是只有基建狂魔的某國,才能搞定凍土層環境下大規模的公路建設了
雖然直升機飛行成本比起車輛來還是高了不少,但是考慮到西伯利亞那苦逼的地質與建造公路的巨大代價,使用直升機性價比還是很高的,畢竟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考慮時間成本。而米里設計局的產品們結實耐操又好用,米8河馬作為蘇聯/俄羅斯產量最高的通用直升機自然也當仁不讓的扛起了熱火朝天建設西伯利亞的重擔。
由於米8載重能力有限,故只能吊運2噸左右的物資
大哥米26就豪氣多了,可以吊運大型設備,圖為汶川救災中的中國米26
然而由於直升機機械結構複雜,且飛行高度多為氣候多變的中低空,直升機事故也是層出不窮。當施老和我說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發生米8空難時,筆者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很常見么。畢竟從故障率分析來說,直升機天生就比固定翼飛機要高,而且在廣袤而又荒涼的西伯利亞地區,空情保障也無法得到充足的保障。事發時兩架米8飛行中很可能沒有保持足夠的間距,又遇上亂流,導致了悲劇的發生。1976年7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皮定均將軍在軍事演習中也是死於米8撞山導致的空難。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蘇聯的布爾什維克們用青春與熱血開拓著西伯利亞,而中國的共產黨人們也用鮮血與汗水建設著自己的祖國。當剛剛發現大慶油田時,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更沒有蘇聯同行們的全地形車輛與大量的直升機。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大慶人們人拉肩扛,將鑽井設備運上了了薩爾圖草原,用5天4小時打出了大慶會戰的第一口井。
人拉肩扛
鐵人王進喜
而困擾蘇聯/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的凍土層,也被中國人民給征服了。1958年開始建設的青藏鐵路有550公里建造在凍土層上,其中海拔4704米的風火山隧道全程都在凍土層內。為了征服凍土層,採用了以橋代路、片石通風路基、通風管路基、碎石和片石護坡、熱棒、保溫板、綜合防排水體系等措施,征服了青藏高原的凍土帶,並在2006年全線通車,聯通了青藏高原與中國內地。
風火山隧道,搏擊雪域縛蒼龍!
凍土層上的青藏鐵路
當年蘇聯的共青團員們用自己的青春開拓了西伯利亞,今天俄羅斯的石油工人乘坐米8前往邊疆的油田工作時遇難。當年的大慶人人拉肩扛在一片荒野中建設出了大慶油田,今天中國的鐵路人用智慧與汗水在海拔最高的凍土層上建成了青藏鐵路。人類的讚歌就是勇氣的讚歌。在此向祖國各地的建設者們致敬,沒有你們的付出,沒有祖國的今天。


※台媒:「中華神盾」近日參與繞台 台軍默不作聲
※彈射型國產航母官方效果圖首次亮相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