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和國內合作航發專家慘遭美國抓捕,中國航空發動機未來怎麼走?

和國內合作航發專家慘遭美國抓捕,中國航空發動機未來怎麼走?

原標題:和國內合作航發專家慘遭美國抓捕,中國航空發動機未來怎麼走?


去年8月10日,東北新聞網曾經報道過,遼陽縣向陽工業園遼寧天一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了9名美國專家團隊,帶來了世界領先技術、機械密封產品成功設計經驗,還帶來了個人擁有的多項專利。


在這個專家團隊中,擁有航空發動機博士、密封專業總師鄭小清,機械工程博士莫拉特,流體力學專家張思軍,航空航天封嚴試驗台設計與建造者詹姆斯,工藝製造總師約翰,美國航空院士雷曼德。他們都是航空航天領域的知名專家,具有航空發動機密封零部件研發製造技術世界領先水平,正是這些高精尖人才及先進技術的引進,保障了項目的順利開展。


美國F119發動機推出已經20年,我國類似的渦扇15現在還在努力攻關,基礎薄弱是最大原因


他們帶來的是航空發動機密封技術,年產10萬套航空發動機密封件檢測中心、實驗室投入使用後,我國將成為繼美、德等國之後第五個擁有航空密封實驗室的國家,屆時可以進行邊生產邊檢測,對於擬定生產工藝路線可以起到先導作用,並可以隨時獲得每道工藝的檢測數據、對產成品進行綜合性能實驗檢測,形成十分珍貴的實驗檢測數據,填補國家在航空發動機密封件研製項目的實驗檢測數據空白。


最近傳來壞消息,鄭小清博士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項目遭受沉重打擊。


一款先進跨代航空發動機,從分項技術試驗開始,需要20-30年的持續努力


有人就問,航空發動機封嚴是咋回事,這個能算高科技嗎?


簡單來說,大家都知道,航空發動機就是一排排風扇葉片用軸連接起來,依靠燃氣高溫高壓驅動高速旋轉從而提供動力的機械,這種機械對於油耗和推力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油耗盡量低,推力盡量大,其中一個關鍵技術就是要求嚴格控制葉片和機匣的間隙,間隙大了,發動機漏氣多,功率小,油耗大,間隙太小了,葉片頂撞摩擦機匣,會讓零件過早失效,所以設計製造和裝配封嚴零件從來都是航空發動機的一個重點難題。


先進發動機的氣流密封零件,設計製造裝配已經非常複雜,這也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的嚴重短板


我國航空發動機全面落後,殲10,殲11,殲20戰鬥機都曾經長期使用俄羅斯發動機,和殲10殲11戰鬥機配套的太行發動機卻跌跌撞撞,步履闌珊,項目從1978年開始預研,1987年立項,2005年12月28日完成設計定型審查考核,歷時27年,而且由於數據造假,很多實驗沒做就交付,交付部隊後故障高發,最終又花了10年多時間補交學費,補上可靠性這一短板,前後總共花了快40年!


反觀航空發動機最強國-美國!對於航空發動機的態度就明顯看出差別,美國人從二戰後,就列為重大專項,幾乎是任何一屆政府投資的重中之重,任何飛機項目都可以砍,但是航空發動機技術研究項目幾乎不砍,每年幾億到幾十億美元的投資從不間斷,對航空發動機所有部件的任何可能的腦洞設計組合,瘋狂燒錢做實驗,從零件到部件,從部件到整機,失敗了無數次,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經過50多年的積累沉澱,到了本世紀初第四代戰鬥機F22和F35的發動機F119和F135開始,幾乎做到完美無缺,極少有問題,連海軍艦載戰鬥機F35C都破天荒採用單發設計,可見對發動機可靠性極度自信,三代機發動機F100,F110讓上百架F16機毀人亡的慘痛不會再上演了。



出於對發動機可靠性的高度信任,美國人破天荒採用了單發艦載戰鬥機設計,別人跟不起

沒有一款好發動機就沒有好飛機,美國人依靠強大的發動機技術,開發出一代又一代強悍戰鬥機,並對世界各國構成強大威懾,所以航空發動機已經具備了和核武器同等重要性,所以對於航空發動機設計製造技術,美國人嚴加保密,有任何風吹草動都不放過!


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發展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人,依靠買是不可能的,這是核心技術,沒人賣你,而引進外來人才,僅僅可以解決很窄面的問題,對於航空發動機常見的各個部位幾百上千高發故障,完全無能為力,長期看來還是要自己培養全方位人才,自己親手一步步做實驗,這事沒有捷徑!



成功沒有捷徑!殲20戰鬥機從鴨式布局預研開始,花了30多年時間,幾萬小時吹風的積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水來 的精彩文章:

空軍金頭盔比賽趣聞:為何戰機挨了2發導彈之後還能反敗為勝?
殲10雷達罩最早是圓形,為何20年後卻改成F16的橢圓形?

TAG:大水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