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剖析——中國女性繪畫的特點!

深度剖析——中國女性繪畫的特點!

很多女性藝術家喜歡關注自我及女性群體的日常生活。她們往往選擇以自己為中心或是與女性密切相關的一切為畫面主題。

對於女性藝術家而言,也許藝術有時並不那麼「高於」生活,而是特別的生活化,並非她們有意要與相對宏大的題材保持距離,而是她們很自然地會從當下的個人體驗中獲取題材,以各自的角度和方式真實地反映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她們的生活狀態,這種選擇比起撇開自己去關注沒有體驗的貌似宏大的敘事反而要真實很多,而這種實實在在的生活又正是和社會、歷史緊密聯繫著的。

比如閆平的作品,畫家通過描繪自己和周圍不同家庭的生活場景,剖析了當代中國家庭中較為普遍的生存狀態。

藝術家對生活是敏感的,而作為女性藝術家,則比男性更容易悲傷或喜悅。她們往往喜歡用「借物抒情」的方式來寄託她們的內心,「物」中有種東西與她們內心的某種期待和感覺相交會,並且產生一種難以自拔的魔力,這也是女性對自我內觀的一種折射。

她們選擇與心理、生理、感覺、體驗等相感應的,或與自己身心體驗的某種感覺有微妙對應的具體事物為題,而並非是理智地對問題和觀念進行思考。畫面中的物象本身固有性質往往被忽略,她們只是藉此物與內心體驗相對應的某點來強調個人感覺而已。

比如向京的《動物》系列,她寫道:「世界上如果有種最純粹的感情的話,就是動物的感情。」這種深切的認同感進一步地催生出生命之間的相互「照看」——動物是人的一面鏡子,它們就像縮短了的人生,看它們就理解自己作為地球生物的一種境況,不過是自我意識放大,生命放大延長之後,屬性還是一樣的,類似自己生存的一個縮影。這種結論的獲取有著厚積的感性經驗為基礎,因而絲毫沒有影響到表達的感性,正如在為這些動物塑就的形體進行著色的過程中,向京自己也承認,它們比她想像的「更接近原來的個人化視角」。

女性藝術家對生活中細微的事物或細節也會投以特殊的興趣和關注。她們有時會選擇對微觀世界放大處理的方式,對感覺進行放大與強調。在作品中呈現出的對微觀世界的觀照,把人們帶入了一個敏感和可觸摸的生命體驗中。

例如在蔡錦的《美人蕉》系列畫中,能感受到植物的每一個局部畫家都努力做到最充分的表現,畫面的局部呈現出彷彿生命細胞一樣的「重複」狀態。重複原本是一個既簡單又繁複的過程,而她的重複遠不是對單一結構的機械複製,在她筆下無數的生命細胞正以一種潛行的方式擴大它的範圍,或大或小、或深或淺、或糾結或鬆散,直至覆蓋充滿了整個背景。放射狀的蔓延態勢使得畫面中蘊涵著巨大的爆發力和侵蝕感。女藝術家這種把熟悉的事物放大了的畫面,讓我們在熟悉的生活中尋找到陌生感,從舊事物中獲得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女性藝術家對於自身潛意識的運用,在她們創作的整個過程中的確起著主導作用,很多女藝術家對於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那些材料,為什麼要採用那種方式,一時說不清。畫畫對女性藝術家們來說是那麼自然的事,物象的選擇是她們潛意識的直覺映象,在畫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一路被敏銳的直覺牽引著,但這種感性的前提是已經具備了理性的支撐,因而絕不是盲目。

蔡錦自言她不是那種畫畫前需要設計、練習的畫家,只是憑著藝術家的直覺,本能地去展現自己的內心情感。她經常陶醉其中,那種澀重、黏稠的筆觸似乎是隨著潛意識的支配在畫布上侵蝕蔓延開來。申玲也坦言:「我是一個比較情緒化的畫家,很感性的一個人,所以在我的畫面裡面應該說是感性的東西多於理性的東西。」

她們不太願意相信理性的判斷轉而憑藉直覺作為嚮導,源源不斷的激情和衝動來自她們對於未知的探尋,沉迷於內在感受和情緒的延伸之中,真切地表現出自己當下的感覺。相對於男性,女性藝術家的創作中少了很多功利心,最終的結果並沒有那麼重要,這一自足的過程才被視為真正的意義所在。

中國女性視家庭生活為重要,她們的社會身份經常不被重視,所以多數女性藝術家在繪畫時是以自身生活與對女性群體的關注等題材為主。不同於男性題材的宏觀社會性與思想的深刻性,更多的是注重自我體驗與感受,所以產生這種向內審視的藝術方式。女性藝術創作日臻成熟,成為一種客觀不可忽視的群體現象,憑藉其自身的獨特藝術視角和語言表達方式,以女性獨有的藝術特色逐漸融入主流藝術界,共同打造差異性共存的藝術美學界域。

結語

由上可以看到,西方的女性主義藝術和中國的女性藝術有著不同的生髮機制,從而造成了不同的追求目標和表現形式。西方的女性主義藝術是女權主義運動的結果,是伴隨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18世紀的啟蒙思想、19世紀的人權觀念和20世紀的現代意識而一路發展下來的必然結果。因此,西方的女性主義藝術自開始就是一種表達女性政治訴求的工具,這也就導致了其內容和形式上很容易走向激烈的對抗。

而中國的女性藝術雖然不能說毫無意識形態的色彩,然而卻更多地集中於女性自身的生命體驗和生活經驗,並追求一種獨具女性意識的表達方式。從內容上,中國的女性藝術家多是關注女性自身的周邊環境和內心世界。

從表達方式看,這一時期的女性藝術家所追尋的是將女性的生活實踐轉化成視覺語言,從而多以隱喻和溫和的面貌出現,追求一種具有學院派基礎的具象風格,追求精緻的製作技術和真實的感情流露,而少有西方女性主義藝術那樣激烈對抗的形式。

歡 迎 關 注

文藏↓

文藏書畫↓

原文作者:李坤凝

原文來源:《收藏投資導刊》2018年5月刊178《她」視點 ——談東西方女性藝術創作的不同》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收藏投資導刊》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藝術 的精彩文章:

深植傳統,熔鑄古今——張世忠書法藝術訪談

TAG:文藏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