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懼美國航母,我國高超音速武器或迎新時代

不懼美國航母,我國高超音速武器或迎新時代

【編輯/王碩 統籌/陳威】在南海地區不斷受到美國大規模戰略性武器威脅的環境下,我國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及反艦導彈技術迎來了新突破,導彈突防能力再升級。8月3日,我國成功試驗首款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乘波體是一種先進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外形,其側向滑行能力很強,難以攔截。

大白新聞(微信ID:dabaixinwen)注意到,目前高超音速飛行器最常見的形式還有翼身融合體及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所採用的旋成體。而據外媒報道,中國空軍近期由轟-6K戰略轟炸機搭載測試了一款類似「匕首」的空基反艦彈道導彈,被網友及媒體稱作除東風-21D反艦導彈的另一「航母殺手」。

中國首款乘波體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成功

星空-2號飛行器在西北某靶場緩緩升空

8月3日,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該院研製的「星空-2」火箭於3日6時41分發射升空,經過近10分鐘飛行,火箭完成主動段轉彎、拋罩/級間分離、試飛器釋放自主飛行、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

試飛器飛行可控、科學數據有效,完整回收,標誌著「星空-2」飛行試驗圓滿成功。該系統利用航天科工四院火箭助推系統,將之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實現高度30公里、馬赫數5.5-6飛行窗口自主飛行400秒以上。

乘波體是一種先進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外形,乘波體飛行時其前緣線與激波面重合,就象騎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壓力產生升力,所以叫乘波體。

高升阻比是乘波體外形所具有的顯著氣動特性,尤其是在高超聲速飛行條件下,與常規外形相比具有明顯的升阻比優勢。

乘波體外形優越的氣動特性使其成為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候選外形,但是其工程化應用面臨許多技術難題。

「星空-2」火箭的成功飛行驗證了乘波體飛行器的高升阻比特效以及橫向機動能力,為乘波體外形的工程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美俄研究早已先行一步

有中國專家向媒體表示,乘波體是目前國際上高超音速飛行器研製領域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高超音速飛行器是指能在5倍音速以上穩定飛行的飛行器。

目前,最常見的形式是所謂的旋成體。也就是在三維空間中,由旋轉曲面與底截面圍成的物體。彈道導彈的錐形彈頭、飛船的返回艙多為旋成體,包括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都屬於這一類型。

米格-31搭載「匕首」高超音速空對地導彈。

(圖片源自美聯社)

第二種為翼身融合體,布局類似飛機布局,帶有機翼,比如美國計劃中的SR-72高超音速偵察機以及前段時間美國波音公司公布的高超音速客機概念。這類布局適合採用吸氣式發動機或組合式發動機,通常適合在30公里左右以及7馬赫以下速度飛行。

第三種形式就是中國這次試射主角採用的乘波體。主要利用機身的氣動外形產生一定升力,升阻比在0.5到1.3之間,性能介於彈道式飛行器和有翼飛行器之間,並具有兩者的長處,氣動力載荷比較低,結構質量中等,主要用於重返大氣層的航天器設計。其中,乘波體使用的速度範圍比較廣泛,在5-23馬赫都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機動性和升阻比。從外形上看,乘波體看上去比較扁平。

美國在乘波體投入最多,成果也最豐富,並進行了工程化產品的試驗。美國軍工巨頭波音之前研製的X-51A實際上就採用了一種典型的乘波體設計。該飛行器最大穩定飛行速度達到5.1馬赫,試驗中,曾在1.8萬米高空飛行約3分鐘。

此外,美國的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也使用了乘波體設計。該飛行器是迄今為止設計指標最高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飛行器。2017年7月,美澳合作在澳大利亞武麥拉靶場完成了編號為HiFIRE 4的第8次飛行試驗。試驗中飛行速度達到8馬赫左右。

美國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資料圖

(圖源自網路)

有專家認為,俄羅斯在高超音速飛行器方面也有著深厚積澱。俄羅斯總統普京之前在年度國情咨文中首次披露的「先鋒」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導彈。其滑翔體疑似採用乘波體設計。

專家:乘波體高超音速武器能側滑,難以攔截

據專家介紹,相比傳統旋成體飛行器,乘波體如果實現武器化,將具有很大優點。採用助推滑翔方式的乘波體,在相同的釋放高度和速度下,其縱向和側向滑翔距離都遠超傳統旋成體彈頭。特別是側向滑行能力很強,可實現大範圍側向機動,實施「變射面」打擊,加之飛行的彈道低,敵方預警系統更難以預測其飛行軌跡。而在射程相同的情況下,更難以攔截。

目前來看,乘波體的氣動設計和飛行控制要比傳統旋成體飛行器更複雜一些,這也導致目前乘波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實用化和武器化具有一定困難。

美國空軍的HTV-2兩次試射均失敗告終。而美國陸軍的「先進高超音速武器」(AHW)項目降低了指標,2011年11月的首次試射便命中了3700公里外的目標,第二次試射雖然失敗,但主要問題出在了助推級上。它的成功和使用了較為傳統的旋成體設計的高超音速滑翔體不無關係。

另外,目前的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體積利用率似乎不如旋成體飛行器,這也給武器化帶來一定困難。總體來看,目前各國對乘波體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究,仍處於原理和工程試驗階段,尚未完全形成武器化。按照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公布的消息,「星空-2」飛行試驗任務是在集團公司支持下開展的創新研發項目。

外媒:中國測試本土版「航母殺手」

此外,據《俄羅斯報》8月2日報道,中國空軍測試了一款由轟-6K戰略轟炸機搭載的空基反艦彈道導彈,其用途和射程與俄羅斯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匕首」類似。據資料顯示,「匕首」在米格-31上進行了12次試射,在最後一次成功試驗中,導彈命中了800公里以外的目標。今年5月,接受外交學者網站採訪的專家稱,「匕首」導彈是對付太平洋地區美國航母的「殺手」。

轟-6K掛載空射彈道導彈效果圖

(圖源於網路)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搜集的資料,中國此款導彈可能是某種小型陸基彈道導彈——如「東風-15」改造後的航空版。

《俄羅斯報》援引該雜誌軍事觀察員戴夫·馬宗達的話說:「俄羅斯以最小的成本使『伊斯坎德爾』導彈可以從空中發射,具有革命性的速度和射程性能的『匕首』導彈應運而生。中國也能做到同樣的事。」

報道認為,儘管轟-6是冷戰時期蘇聯圖-16轟炸機的翻版,但2011年開始服役的最新型轟-6K裝備了新發動機、現代電子設備,並且在機體上使用了複合材料。這使其不僅對美國艦船,而且對其陸上基地構成威脅。

轟-6K的作戰半徑較之前的版本增加了30%,約為2000海里。雖然D-30新型發動機(搭載俄「匕首」導彈的米格-31也安裝了同樣的發動機)對遠程轟炸機而言並不算理想,但與轟-6的發動機相比還是有了巨大改進。重要的是,轟-6K是作為巡航導彈運載工具研製的。

報道中,馬宗達總結稱:「北京官方尚未證實測試新導彈的傳聞,但如果消息屬實,則意味著中國軍方獲得了在對其重要的西太平洋建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區的又一個工具。同時從地面、潛艇和空中對美國航母發動彈道導彈攻擊將構成重大威脅。」【消息來源:央視網、環球時報、參考消息網、海外網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白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三艘航母要來了?
今年十虎落馬,其中五名睡夢裡被查,兩人倒在周末!

TAG:大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