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立秋 涼風有信

今日立秋 涼風有信

主編阿蔡:熱愛騎單車的漢紙一枚,這項活動不單讓我更多地體驗了騎車的快感,也因此擴大了我的生活圈,大家都是因為同樣的喜好走到了一起,騎友們感情也非常好,不論是騎行的路上,還是平日生活、學習上,都會互相幫助。對於我來說,單車運動是成長的歷練。幾個一起騎行的小夥伴們說:「一起流汗,讓我們成為了朋友」。關注小編,跟我與你一起遇見不一樣的顧山。

▁▁▁▁▁▁▁▁▁▁▁▁▁▁

2018年立秋時間

08月07日 21:30:34

農曆戊戌年 六月廿六 星期二

每年8月8日前後進入立秋,這是隸屬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涼風至,二侯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氣有節,風有度,從小暑的「溫風至」,到立秋的「涼風至」,季風氣候中的人們首先從風中閱讀時令。

從立秋到處暑,正是夏九九中,由「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到「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的過渡階段。北方的炎熱天氣盛極而衰,人們常常能夠率先體驗到立秋前後天氣的差異,由潮執到乾爽的轉變。

在南方,人們說:「小暑大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前半句略顯誇張,但後半句確是實情。「赫赫炎炎,烈烈暉暉」的日子遠未結束。

通常每年的「七下八上」,是全國多數地區最熱的時期。七下八上,把人熱得暈頭暈腦的。立秋,是揪著最熱旬的尾巴來到我們面前的,依然承襲著暑熱的本色。雖然謂之「秋」,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

長夏之後,悠然人秋

即使在南方,立秋前後人們也總能從細微之處捕捉到秋天將至的一點徵兆,彷彿是秋天正式播出前的「帶妝綵排」,小規模預演。

清代《清嘉錄》記載,在江浙一帶往往是「立秋前數日,羅雲復疊,細雨簾織,金風欲來,炎景將褪,諺云:預先十日作秋天「

從前,民間常以立秋日作為推測後續天氣氣候的「初始場」。關於冷暖:「土俗以立秋之朝夜占寒燠。」也就是說,依照立秋的具體天文時刻,來推斷之後氣溫是偏高,還是偏低。早在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中便已收錄了「朝立秋,涼颼颼;夜立秋,熱到頭」的說法,「自是以後,或有時仍酷熱不可耐者,謂之秋老虎」。

從前,人們將立秋之後的炎熱天氣,稱為秋老虎。如果現今仍以立秋作為界定秋老虎的時間節點,那麼立秋時節南方經常遍地是老虎。即使在北方,冷空氣往往也只能偶爾做一次「打虎英雄」。

立秋時的天氣

立秋時的天氣應當是什麼樣的呢?關於立秋時的天氣,兩則諺語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希望下雨:「立秋無雨甚堪憂。」有人希望晴天;「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與作物的類別及其生長期相關,立秋時臨近收割的作物,人們希望晴暖天氣加速黃熟。如果立秋時尚在生長的作物,人們希望能有充足的雨露滋潤。

古人所說的「立秋雨」,是指「秋前五日為大雨時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則秋日暢茂,歲書大有」。諺云:「騎秋一場雨,遍地出黃金。」人們希望立秋時最好下雨,處暑時最好別下雨。諺語說:「立秋無雨甚堪憂,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果也難留。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例如,南方的水稻,在立秋時,正是「長身體」的階段,要用充沛的雨水餵飽它。在處暑時,水稻陸續抽穗,揚花、結實,如果連綿陰雨,花粉被澆落,便會影響收成,而且很容易腐爛

人們希望下雨、但不希望是雷雨,因為民間認為「立秋日雷鳴,主稻秀不實」。諺云:「秋轂碌、收秕谷。」謂之「天收」。

立秋時節,這樣養生

立秋之後,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適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晒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立秋養生食譜

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立秋時節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適宜適當進補,並且著重注意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時令食材

【茄子】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茄子性涼、味甘,清熱止血、消腫止痛、寬腸利氣,所以吃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GIF

【藕】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季是蓮藕豐收的時節。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

【綠豆】要注意防止暑濕,可在做飯時,加入少量薏米、紅豆(大便乾燥不要用紅豆)、綠豆、茯苓等祛濕的食物。

【花生】屬平肝潤肺的食物,立秋後多吃些花生,還可以提高兒童對腸道傳染病的抵抗力。

【青茶】秋天常使人口乾舌燥,宜喝烏龍、鐵觀音等青茶。青茶性適中,介於紅、綠茶之間,不寒不熱,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對秋季保健大有好處。

【梨】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有「天然礦泉水」之稱。在秋季氣候乾燥時,常感皮膚搔癢、口鼻乾燥,梨就是最佳的補水護膚品。

【瓜類】南瓜、甜瓜、哈密瓜、西瓜,都為當季盛產,不僅各有好處,還可以體驗「啃秋」的風俗。

立秋小食譜

五彩蜜珠果

配料:蘋果1個,梨1個,菠蘿半個,楊梅10粒,荸薺l0粒,檸檬1個,白糖適量。

做法:

1、蘋果、鴨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珠勺挖成圓珠,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

2、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於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後加入檸檬汁。

3、把五種水果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水果可根據情況自由替換~)

功效: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苓術荷葉粥

配料:茯苓15克,淮山30克,白朮15克,砂仁5克,荷葉1張(或干品30克)剪碎,粳米200克。

做法:

將茯苓、淮山、白朮、砂仁、荷葉洗凈,加適量水,先浸泡30分鐘,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分鐘,去渣留汁,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健脾和胃、祛濕解暑。

百合銀耳蓮子粥

配料:百合20克,銀耳40克,蓮子15克,糯米8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百合、銀耳、蓮子、糯米洗凈煮粥,熟時加入冰糖食用。

功效:百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潤肺生津、養胃提神,蓮子健脾止瀉、清心安神,糯米補中益氣、健脾益胃。

GIF

親,每點一個zan

小編的工資就能漲5毛錢啦

『顧山微生活』

顧山人關注最多的微信公眾平台

新聞.美食.視頻.生活.歷史.活動.公益.

歡迎拉到底部給我們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秋 的精彩文章:

7號立秋,門庭祥雲繞,4生肖財富火速上升,工作如魚得水,一發至少一整年
封面 明日立秋,吃「三果」防三病,謹記這三點千萬不要做!

TAG:立秋 |